第1946章 因為你們是最好的!(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古董商的尋寶之旅 !

模樣千篇一律是赫魯曉夫樓的最大特點,當年的蘇聯建築設計師絞盡腦汁,開發出了這種可以迅速復制、快捷建造的模板式建築。

最標准化的那批赫魯曉夫樓不僅地板是預制板結構的,連內外牆牆也是預制板。

外牆厚度八公分,內牆減半,隔音效果糟糕,導致蘇聯人民特別喜歡在牆上掛壁毯裝飾:掛毯不僅美觀,還能增加點隔音效果。

這還不算,甚至都有以一套房子為單個模板,直接用吊車吊著一套套預先澆築好的套房模板,像搭積木一樣快速拼裝的赫魯曉夫樓!

為了蘇聯人民能住上樓房,設計師們和各級政府部門那也真是拼了!

37年前,也就是1958年,首個「赫魯曉夫樓」實驗住宅區在莫斯科南郊的切廖姆什基村開工。

3種主力戶型,分別是30平方米的一居室、44平方米的兩居室和60平方米的三居室,這就是赫魯曉夫樓的最初樣板。

緊接著就是大規模搞復制,但蘇聯實在太大,各地環境氣候、工業基礎、實際情況各有不同,根據各地特點,這赫魯曉夫樓的外表復制、內部空間一樣,建造方式其實還是有所區別的。

這邊的宿舍區是59年至61年完工,算比較早的一批,那時候涅夫捷戈爾斯克的石油工業正大規模建設,上級部門很照顧了,讓石油工人和家屬們能最快速度住進舒適暖和的樓房。

但整個宿舍區並不是完全的搭積木式建造,桑切斯一眼就判斷出,倒塌的這些樓房建築方式主要分兩種。

他是礦工出身,但這幾年集團是給救援隊員們充實了不少知識的!

建築學都有專家為他們上了些課,新學到都是這些知識,在各類緊急救援中會用得著。

赫魯曉夫樓整個東方世界到處都是,前個二、三十年還影響了不少非紅色國家的建築,上課的專家自然比較仔細地說過。

這一大片房子分兩類,一種相對考究,下邊三層是有鋼筋混凝土柱子為骨架,外牆用的是實心磚砌,只有樓板用的是預制板。

但上頭兩層沒上下貫通的鋼筋混凝土柱,除了部分承重牆,其它牆用的還是省工時省材料的空心砌法,預制板直接搭在牆體上。

這樣造房子,在非地震區沒問題,現在全世界還有很多地方這么弄,一般情況下房子住個五十年沒問題。

承重柱雖不通到頂,但上頭的承重牆只要承受一層樓板加房頂的重量,沒問題。

但碰上破壞性強一些的地震...

承重柱不到頂,上頭的承重牆就算再結實,在橫搖面前都是脆的!

下邊三層有柱子,但牆脆,加上鋼筋用的數量與尺寸只符合基本標准,絕對沒考慮防震的要求。

一遇強震,還是個脆!

搖一搖,塌!

另一種就更加「赫魯曉夫」:除了作為框架的幾根柱子與橫梁,連地板加牆,干脆都是一大塊、一大塊預先澆築好的水泥板材拼裝起來,這會就是被摧毀的一個個大積木堆。

前一種59、60年造的,後一種61年,顯然這晚一些時庫頁島或者附近有了上規模的預制板廠,造房子用了這種更加快速便捷的方式。

但不管怎么造,後一種遭遇地震更容易塌!

預制板結構的房子坍塌後會造成慘重的傷亡,但就像硬幣的兩面性,這樣的廢墟內必定會有一定數量的幸存者。

預制板的特性,壓到了能把人直接壓扁、砸爛,但又會在廢墟中留下些空間。

如果運氣好,人被困在那些空間內,就能暫時活下來,至少有等到救援的機會。

各個大廢墟上頭都有前來支援的俄國軍人,還有部分身穿便服的當地人在進行救援。

桑切斯已經得知,這些俄軍少數是庫頁島南部的駐軍,大部分是從大陸飛過來的。

除了共青城轉機,很多還是從廟街中轉,也就是阿穆爾河畔尼古拉耶夫斯克,那距離涅夫捷戈爾斯克的空中直線距離不到150公里。

但明顯了,只靠撬棍……鎬頭一類的工具,救援速度上不去。

南邊的軍隊、個廠礦企業支援來了不少挖掘機、吊車等重型設備,但因為缺少地震救援經驗,暫時還不敢大規模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