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5章 就是這么狂野!(2 / 2)

「不一定,只要是當初過得去的一名外科醫生都能做到。

第一,以他的收入,加上能有個幾年,最多十幾年的收集時間,要擁有這十來枚錢幣根本不難。

別忘了船在1857年就沉了,盒子里最早的一枚也就是1794年鑄造,同沉船時間只差了61年。

那時候這些錢幣很多其實還在實際流通過程中,品相好的是可能被人特意存放起來,但溢價不會太誇張,也許就幣值本身的幾倍、十幾倍,甚至兩三倍都有可能。

船沉到今天138年,最後頭這六十來年,也就是1933年金本位奔潰後,金幣都成了收藏品、保值品存著,早就不再當錢流通。

這個倒霉醫生搜集錢幣的年月,難度和如今完全沒有可比性...」

張楠想到些事,上輩子那會的:就95年,自個做古董,皖省的老關系古董商往剡縣送古董時,會順道給自己帶大批量的銀元來。

包老包真,袁大頭送到家55塊錢一枚,沒有品相特別難看的。

除了一萬個里也不會出現一個的「甘su加字」,送來的袁大頭不講品相,不論品種,什么三年八年九年十年,有戳無戳原光五彩都是一個樣,更別說版別不版別。

壓根不分,通通55!

龍洋同樣規矩,戳太多太丑的不會送過來,帶兩三個小戳和原光、五彩的都一個樣,除了傳說中的雙龍,其它管你哪個省的、什么品種,通通85一枚計價,玩得還沒八十年代滬上鬼市里精細。

除了大頭與龍洋,其他品種一概不經營,因為那年月就這兩種最吃香、最方便大批量倒手。

90年代中期的銀元市場就是這么狂野,就是這么不講道理!

張楠每隔一兩個月,就會加上自己在本地收的那些,湊到至少五百個以上,就送去鵬城沙頭角。

那年月剡縣有兩、三萬人在鵬城那邊開廠、打工,有熟人在那接手的。

袁大頭統一價80,龍洋統一125一枚,除掉路費與開支,跑一趟就是賺個一兩萬。

那皖省人怎么不直接送鵬城?

千萬不要以網絡時代的眼光去看這些,一是消息不靈通,二是那年月身上帶著大批財務出遠門都得防著點!

張楠那是當土夫子時認識的「正規古董商」老朋友,人家這才敢來剡縣探探風,幾次生意後才慢慢做大。

要是沒熟人,哪敢一次帶個幾百銀元瞎轉悠,更別說當年去特區,那可是需要辦邊防證的,要過檢查關卡。

帶個一大堆銀元去,當心血本無歸!

至於張楠嘛,坐剡縣發往鵬城的班車,每天都有,兩三萬人在那邊呢。

車老板、駕駛員還熟,就算個別不熟,那也有熟人打招呼,駕駛員有的是辦法幫你藏東西。

再說正規定點班車,檢查那一關的也都早就熟悉了。

鵬城出貨接手的也是剡縣本地人,兩次交道下來,既是熟人又成了朋友,安全又可靠。

上輩子的張楠在進入新世紀後為什么過得比較寬裕,不是因為存下了多少了不得的青銅器、官窯瓷、名人字畫,底蘊其實來自銀元!

很早就會自己琢磨著留下些似乎少見的版別龍洋,一些極端漂亮的也會留下,90年代中期老送貨去鵬城那幾年,真存下不少。

袁大頭也是類似的情況,但不講究什么細小版別,也不是收藏八年貨色,雖然那時候就感覺八年大頭特別少。

是收藏袁大頭中夠得上特別「漂亮」或另類標准的貨色,全新無使用痕跡、最頂級五彩光這些會挑出來,用衛生紙包起來後塞塑料袋,然後鎖抽屜里。

結果後來發現,自己「山東大扣」存了好幾個,更別說進盒子幣後能得高分的量產貨,滿抽屜都是。

至於龍洋,2010年後自己清點,老江南都有二十幾個,自己一貫看得特別順眼的江南戊戌龍差不多兩百。

至於宣三,全新、拆筒來的就有兩筒一共六十個,原光、五彩半抽屜,還是越存越值錢。

造總?

以前感覺這家伙長得太丑,而且數量也不少,就留了百來個特別漂亮的。

上輩子這會就是這么原始的自我琢磨,因為別說沒地方去買有關銀元的專業書籍,甚至連去買書的概念都沒有!

收藏好錢幣有機遇,更需要的是時代;不說差了138年,就是差個20、30年,這難度與代價都可能是天與地之別!

------題外話------

月票慘不忍睹,追更也不好,唉...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