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隕(1 / 2)

魔臨 純潔滴小龍 7415 字 2020-08-28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魔臨最新章節!

魏鎮的節度使姓賈,名天化,剛出仕時初生牛犢不怕虎,曾上書彈劾過當朝韓相公,直言韓相公刻意懈怠大乾武備,使大乾社稷危如累卵。

韓相公最有名的,就是那句「東華門唱名的才是好兒郎」。

且韓相公還是一個出了名的暴躁脾氣,自詡剛正不阿,故而在收到這封彈劾後,干脆撂挑子不上朝時。

當朝大員被這般彈劾,一般都會請病,待得官家發落後,再重新上朝入衙,這叫體面。

然而,作為當朝宰輔之一,每天所要面對的彈劾攻訐自然數不勝數,早就不適用此例了,但韓相公也不知怎么的,偏偏看這賈天化不順眼,選擇了看似最為得體實則最為狠辣的一招。

官家,

您要我還是要他?

這,沒得選。

故而,賈天化這位固然沒有位列狀元、榜眼、探花卻也依舊是名列前茅仕途一片風光的新科進士,直接被官家一道聖旨貶去了瓊島。

瓊島,位於大乾的最南端了,據說那里氣候炎熱,遍布瘴氣,外人進去了,很少有不生病的,被委派去那里做官,相當於是死緩。

瓊島百姓是否這般認為自家是這種駭人地界尚且不知,但官員和文人們,早就將那里當作了「赴死」之地。

想當年姚子詹年輕時,曾因一首《杏花賦》,描繪了那時一位宰輔妾室於元宵燈會上乘轎掀簾的風情萬種;

故而傳出那位宰輔大怒,想要將那時還在翰林院當翰林的姚子詹貶謫去瓊島的消息。

姚子詹聞訊後,大哭三天,寫下了十八首《離別賦》,又寫下七十八首的《贈》。

離別賦,回憶的是自己從出生到讀書再到科舉最後入仕的一幕幕,和自己的過去,做一個追別。

贈,則是贈親朋,贈座師,贈友人,贈同僚,和大家告別。

大概意思就是,

啊,

我要去瓊島做官了,

啊,

我要死了。

等到調任令下來後,姚子詹將自己身邊的小妾們全都贈給了友人,讓自己的正妻帶著孩子回老家,自己一人孤身赴任;

那一日,上京城外去送別姚子詹的人很多,仿佛他不是去赴任的,而是去赴死的。

然而,

姚子詹剛離京不久,人還沒進瓊島呢,忽然傳來那位宰輔病死的消息,新宰輔當政,自然要新官上任三把火燒出一些不同氣象,就又將還沒到達赴任地的姚子詹給招回來。

姚子詹喜極而泣,快馬加鞭地往京城趕。

然而,姚師沒去成瓊島,但這位賈天化,卻是在瓊島待了十多年,且還在瓊島做得有聲有色。

瓊島那兒有海寇出沒,其編練島民武裝,整合島上三十六洞七十二寨的土著兵,配合祖家軍打了好幾場大勝仗。

三年前,

燕人南下,大乾三邊形同虛設,燕人馬蹄叩問汴河,震動上京。

燕人退去後,韓相公等幾位相公下野退位,官家借此機會開始收權。

賈天化才得以被從瓊島調回京城,任兵部侍郎一年後,又調向三邊,成為魏鎮節度使。

其實,他的人生軌跡和姚師很相似,都因得罪了宰輔而被整,目的地還都是瓊島。

但誰叫人姚師是文聖呢,文聖,沾了一個聖字,他命就是硬。

人那位宰輔在其還沒赴任到瓊島就病死了,反觀賈天化的韓相公,在當朝諸位相公里,公認的身子骨一等一,要是沒有燕人南下的那一場,韓相公還能在朝堂上屹立十年,能和當今最擅修身養性的官家比一比到底是我做顧命大臣還是你賜予我「文端」。

但不管怎么樣,賈天化,回來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但天子更迭得等天子駕崩,所以,相較於此,一朝相公一朝臣,要好等一些。

「哎喲,在瓊島待久了,熱著熱著,也就習慣了,可偏偏從那地方再調任至三邊,當真是冰火兩重天。」

賈天化在打著趣。

而坐在其對面的那名年輕將領則笑道;「賈大人,這才哪兒到哪兒啊,要知道在咱們北面的銀浪郡,已經算是燕人疆土里,氣候最溫和之地了。」

這名年輕將領在賈天化面前談笑自若,因為,他有這個資本。

大乾近五十年,被公認的最能打的,就是西軍。

而鍾家,在刺面相公之後,主持西軍局面數十年,可謂根深蒂固,他,則是鍾家這一代新的執旗手。

陛下更是賜予帝姬為其妻,成為當朝駙馬,恩遇,一時無倆。

只不過這位駙馬娶公主時,正好碰上了那位燕國的平野伯搶楚國公主,完完全全地風頭被蓋了過去。

在二人對面坐著的,還有兩位將領,一人長須在臉,英武異常,姓韓,家排老五,外號韓老五;

一人眉宇之間英氣內斂,乃是樂煥。

韓老五出名於其在三年前燕人南下時,自己主力被燕人擊潰後,卻依舊救出了自己的丈人,更是帶著自家丈人一路逃回了上京,嗯,在上京城下,面對那位平野伯的進攻,又逃了一場。

但世人都贊其高義,艷羨其老泰山確實是招了個好女婿;

且其曾和大燕平野伯數次交鋒,雖敗卻依舊能保持一定建制的能力,伴隨著平野伯的名聲這些年越來越大,其段位,也就水漲船高起來。

但平野伯,是不記得他是何許人也的。

二人第一次交鋒時,鄭伯爺還在李富勝麾下,李富勝率中軍擊潰了以祖家軍為中軍的乾國聯軍,大軍追逃時,鄭伯爺本想去收這韓老五的人頭,結果發現是個硬茬子,一向小心謹慎地鄭伯爺果斷「懸崖勒馬」。

乾國有傳聞,韓老五曾在亂軍之中和那位大燕平野伯大戰了三百回合,最後棋逢對手,平野伯贊其勇武無雙,最後二人更是有些惺惺相惜。

韓老五一直沒否認;

但他不知道的是,他確實曾有幸在戰場上和平野伯對視過一次,如果當時他知道那位的身份,說不得就調轉馬頭要火中取栗一把!

但,

若是提前殺了他,他也就沒後來的巨大名望了,自己殺了,好像也沒什么意義。

至於第二次交鋒,乃是在上京城下,韓老五打著其丈人的名義收攏了一支潰軍,於上京城下和平野伯對弈,雖然戰敗,卻解了上京之危,可謂是忠肝義膽!

且有百里劍和百里香蘭兄妹一劍未出扭頭就走在前,更襯托出了韓老五的大無畏!

然,

其實那天平野伯只是在上京郊區找了戶地主家洗了個澡。

最重要的是,百里家不可能因為這件事發聲做什么解釋,但實際上卻是,他們兄妹二人當天是有很大的機會殺了平野伯的。

因為那時平野伯身邊護衛不多,且也沒遇到晉地劍聖,

但偏偏韓老五一頓操作,帶來一群烏合之眾後吸引到了燕軍軍寨注意發來一營兵馬,迫使百里兄妹不得不回身,一定程度上,是韓老五幫鄭伯爺解了圍。

但,

緣分嘛,就是這樣,有來有去。

他韓老五靠著平野伯刷聲望,一定程度上,也是應得的,也還了人情了其實,哪怕,他自個兒其實不知道。

至於樂煥,三年前其實和韓老五在一支聯軍里,二人曾一起潰敗過,只不過韓老五潰敗回去後是往南逃,順帶救了自己的丈人,而樂煥,則是率領殘部向北,光復了好幾座被燕人占領的城池。

當然了,所謂的光復,其實水分很大,因為燕人長驅直入,很多小縣城其實是傳檄而定,連主官都沒換,大家見王師來了,馬上就殺了「投敵」的主官,再次喜迎王師!

且之後燕人撤兵時,依舊快如閃電,樂煥也沒起到什么阻擊的效果,但,這一舉動,足以為其掙得極大的政治資本。

最關鍵的是,三年前的那一仗,大乾打得實在是太難看了,不得不矮個子里拔將軍,把那些雖然吃了敗仗卻依然有閃光點的將領拿出來做做宣傳。

也因此,樂煥和韓老五如今才能有資格作為統領官坐在鍾天朗和賈天化的身下。

「官家這些日子,來了三封內旨,聖心已然清晰,燕人伐楚,那我大乾北伐燕國,已然是板上釘釘了。」

賈天化一邊說著一邊把玩著自己左手無名指上的一枚琥珀戒指,這枚戒指是陛下親賜的,以慰勉其在瓊島十余年之辛苦。

鍾天朗開口道;「北伐是必然,若是此時我大乾不北伐,反而坐山觀虎斗的話,未免太短視了些。」

「呵呵。」賈天化搖搖頭,笑了笑,他年輕時因為氣盛而吃過苦頭,所以對眼前這位優秀年輕將領存了幾分維護之意,道:「這些話,當得我面說,當著韓統領和樂統領的面,都能說,唯獨不能落在奏折上。

要知,朝堂上,想要坐山觀虎斗的大臣,可是很多的。」

鍾天朗不屑道;「皆屍位素餐之輩。」

賈天化嘆息道:「可不能這般說,其實,按理而言,坐山觀虎斗,是對的,燕國伐楚,楚國必然全力以赴,兩虎相斗,必然曠日持久。」

鍾天朗則開口道:「那要是燕人攻破鎮南關,兵鋒橫掃楚國,我大乾,將如何自處?古往今來,想要隔岸觀火的人,最終,都沒什么好下場。」

「不不不,話不是這般說的,因為只有失敗者,才會被冠以『隔岸觀火』四個字,勝者,通常都是『運籌帷幄』。

治大國如烹小鮮,我大乾這幾年固然在厲兵秣馬,但和燕人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三年前,燕人七萬兵馬,就能直接打到我上京城下,使得官家蒙羞;

百年前,我大乾五十萬精銳北伐,不也是落得那般個下場么,燕國的尹郎郡都因此改名了。」

鍾天朗直接道:「大人,三年前那一場不談,彼時承平百年,燕人驟然發難,我大乾邊事荒廢,才釀出大禍;

但百年前那一場,到底是因為什么,大人您難不成不清楚么?

當年,要不是那幾位將軍忽然發難,我大乾五十萬精銳怎可能被那鎮北侯以三萬騎兵直接沖垮?」

賈天化皺了皺眉,呵斥道:

「此話,休要再提。」

對面,坐著的韓老五和樂煥,臉上倒是沒有露出那種聽到秘辛的驚訝。

也是,

他們中,一個丈人也是一方封疆,一個恩師也曾是刺面相公後曾主持過西南戰事的儒帥,尋常人無法得知的一些事,他們是能夠知道的。

百年前,大乾太宗皇帝引五十萬開國精銳北伐。

因其是以皇弟身份繼承的皇位,且太祖皇帝時的太子,可還在呢。

故而,大軍北伐入燕境時,當時的數路將領直接發動了兵諫,請太宗皇帝還位於太子,交還國祚。

其實,太宗皇帝當初剛繼位就急著北伐,也是想用北伐的勝利來換取自己的聲望,好使得自己鎮壓住軍頭頭子,因為其哥哥就是靠著兵馬起家,他能收攏朝堂,卻不見得能收攏軍心。

但凡事操之過切就容易出問題,兵諫,是太宗皇帝萬萬沒料到的。

大軍出征,本就面對著燕人堅壁清野所營造出來的困局,再加上兵諫的原因,忠於太子的和忠於太宗皇帝的兵馬竟然在燕國領土上對峙了起來。

所以,後世傳聞什么初代鎮北侯多么多么用兵如神,以及用各路方士術士將自己麾下將士身上弄得光芒閃爍發動沖鋒,這些,其實都是邊角料。

真正的原因在於,初代鎮北侯率領三萬鐵騎沖擊時,大乾兵馬除了外圍有一些警戒外,內在的各路大軍,恨不得就要火拼了。

且就算是五十萬頭豬,好歹也是太祖皇帝帶出來的開國之豬。

初代鎮北侯就算真的放開手抓,也很難短時間內抓得完,事實上,因為初代鎮北侯的出擊,使得內部對峙的平衡被打破,雙方都以為對方動手了。

然後,

初代鎮北侯在外面打,里面的各路乾國大軍則自己人砍得歡,最終,釀出了大潰敗!

但凡一國,剛立國時,往往武德最為充沛,軍隊戰斗力也最強,而乾人,則是用這一出騷到不能再騷的操作,直接被打斷了武運脊梁。

同時,也為大燕做出了卓越貢獻。

大燕之所以能在近百年來,將荒漠蠻族制服,逐漸壓制住來自西方的威脅,轉而開始東拓,正是因為鎮北侯府的設立。

而初代鎮北侯的潑天之功,就是乾人主動送上的。

百年前那一戰後,倒是有一點好處,那就是軍中的刺頭基本都死在了燕國,且太宗皇帝洪福齊天,身上雖然中箭卻依舊坐著牛車逃回了國。

北伐固然失敗,但其哥哥留在軍中的勢力,也沒了。

第二年,太祖皇帝設立的太子,也就是太宗皇帝的侄子,病故。

第三年,太祖皇帝的一個庶子,被封為王爵的那位,也病故;

第四年,太祖皇帝的小兒子,游船時落水感染風寒,病故。

接下來,太宗皇帝在位時,太祖皇帝那一支,基本每年都有人亡故,高宗皇帝繼位後,太祖皇帝一脈則繼續保持著這種噩耗傳統。

等到仁宗上位時,太祖皇帝一脈才擺脫了這種厄運,但並不是因為仁宗多么宅心仁厚,而是因為那會兒太祖皇帝一脈已經人丁凋零了,再者,帝位傳承了幾代後,太宗皇帝這一脈的位置,也穩當了,再繼續下手,未免吃相過於難看。

見此時氛圍有些凝滯,

韓老五開口道;

「賈大人,末將以為,此時我大乾應當北伐,坐山觀虎斗,很可能最後變成被燕人各個擊破。」

賈天化目光落到樂煥身上,

樂煥也起身道:

「大人,末將也認為,此時應當北伐。」

賈天化伸手,敲了敲自己的腦殼,道:「陛下想北伐,你們也想北伐,難不成,像本官這種猶豫的,以及朝堂上凡是不主張北伐的,都是看不得大乾好的奸佞之輩?」

「末將不敢!」

「末將不敢!」

三個將領全都拱手告罪。

賈天化站起身,道:「燕人伐楚,根據銀甲衛提供的線報,已然是豁出一切的架勢。但諸位要知道,燕人還有一路強軍,在北封郡。

上一次燕人用兵,蠻族未動,這一次,你們誰能保證蠻族會動?

若是那位鎮北侯,再率北封郡燕軍南下,我軍,該如何抵擋?

自三邊向北,至燕國都城,俱是一馬平川之地。」

「打,不是不能打,我大軍步步為營,穩扎穩打地推過去即可。」鍾天朗回答道,「說一千道一萬,戰場上的結果,終歸是一刀一槍拼出來的。

大人,末將不是針對您,末將對您向來是佩服得緊;

但我大乾朝堂之上,實在是太多空談之輩。

現如今,機會就在眼前,我三邊各路大軍北伐,贏了,甚至可以直搗黃龍,敗了,他燕國現在也無力攻我乾地;

且無論勝敗,都能支援到楚國。」

只要打,就是有效果的,這是鍾天朗的看法。

「那,誰為主將?」賈天化問道,「誰來掛帥?」

韓老五馬上開口道;「自當由鍾老相公掛帥。」

樂煥也道:「自然得由鍾老相公掛帥。」

大乾三邊,在楊太尉主政時,倒是能維系住表面上的平和;

但實際上,一片靠著走私、喝兵血過日子的軍鎮集團,他們的內部,怎么可能真正相安無事?

魏鎮、梁鎮、陳鎮,統稱三邊,但這三邊其實有著很強的獨立性,早些年燕乾沒打仗時,他們互相甚至因為走私關口的分贓不均還鬧過械斗。

楊太尉雖然是個閹人,但在整合上面確實是一把好手,這也是他當初做三邊總督時朝堂大人們也選擇默認的真正原因。

現如今的姚子詹,更是個好好先生,也是極好地維系住了局面。

但如果要打仗,要出兵,該怎么配合?

三邊不提,還有西軍,還有祖家軍,還有其他各地這幾年移駐過來的客軍。

誰能號令三軍?

這不是聖上一道旨意就能解決的事。

乾國不同於大燕,那兩位侯爺,甭管誰統兵,下面各路兵馬都不敢有屁放。

所以,數來數去,也就只有老鍾相公,才勉強有這個資格。

然而,

當話題拐到這里時,

鍾天朗卻沒有像樂煥和韓老五一般,說出自家父親的名字。

賈天化也似笑非笑地看著這位當朝駙馬爺。

隨即,

樂煥和韓老五也看了過去。

鍾天朗深吸一口氣,沒說什么,

因為他的父親,

他那位自去年就躺在病榻上的父親,

他,

不支持北伐。

……

西軍北上後,就未曾調離三邊。

對於乾國朝廷而言,如果說百年前的那一場大潰敗已經過去太遠印象有些模糊的話,那么三年前的燕人南下,足以讓他們這一代人刻骨銘心。

故而,

燕人離去之後,

乾國朝廷調動江南之力,開始重新編練新軍以及繼續充實三邊,畢竟,那是對燕的第一道防線。

因為這幾年,乾國朝野一直有一個共識,那就是燕人很可能會再度攻乾。

無他,

打乾國,

太容易了。

甚至,不少人覺得,燕國那位皇帝是否會後悔,要是當初鎮北軍和靖南軍主力是南下攻乾而不是攻晉的話,所取得的收獲,應該是更為巨大吧?

畢竟,有戰略眼光的人,是少數中的少數。

他們很難以理解,燕人主力開晉並非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必然,因為彼時赫連家和聞人家的聯軍,已經近乎攻破了燕人的馬蹄山防線。

再打下去,三晉騎士不用半年,就能開赴燕京城下耀武揚威了,讓那位雄才大略的燕皇,體驗一把乾國官家的待遇。

再者,

乾國上次在戰爭中,確實丟人現眼,但正是因為乾國三邊重鎮以及三邊大軍的存在,燕人哪怕是打過了汴河,卻依舊只能選擇退去,未能占領乾國一寸土地,因為不破三邊,燕人根本無法真正染指大乾。

好在,這一條,懂的人很多,所以戰後,朝野上下都贊同繼續擴充三邊,且擠掉三邊兵冊上的水分,整頓吏治。

西軍的駐地,其實還是在綿州城,就是那座曾經被鄭伯爺兩度刷軍功的城池。

只不過,西軍以綿州城為中心,建立了一座規模極為龐大的軍寨,且在近年,又開始對綿州城進行新一輪的擴建。

不得不說,

大乾,

還是有錢。

三年前燕人南下時固然行軍極快,除了少數幾個州府外,未能真正地去搜掠地方,但一通兵戈,乾國北地其實損耗很大,燕人還極為陰損地選擇了在春耕前開戰,直接影響了整個乾國北方的一年耕作。

但即使是這樣,乾人依舊能繼續調兵北上,繼續修建城池,同時還能維系住整個三邊體系的正常運轉。

那一晚在上京城,小六子喝多了,曾對鄭伯爺說過,可恨江南不在燕國,若是他姬老六手擁江南這塊膏腴之地,他爹別說橫掃東方一統諸夏了,就算是發病了想要攻打荒漠,甚至打穿荒漠後再去西方看看,他都有信心滿足他爹。

甭管能不能打得過,但至少,可以有這個依仗和資本,敢去做這個念想。

也因此,這也是燕皇念念不忘攻乾的原因所在了,乾國,太富饒了。

可能也正是因為太富饒了,所以打仗不行。

而此時,

於西軍中獨當一面,堪稱旗幟,且於整個三邊體系之中說話都絕對有分量,連姚子詹這位文聖兼三邊總督都得事事恭請的西軍統帥,鍾文道鍾相公,正躺在病榻上。

一名老婦,正在伺候他喝葯。

老婦已經年過五十,不是妻,也不是妾,她是一個西南土著,小時候乾國平定心安之亂,她被鍾文道救下,自此之後就留在了鍾文道身邊伺候。

她是仆,但在鍾家卻有著極高的地位。

就是鍾天朗見著她,也得喊一聲「嬤嬤」。

「老爺,二老爺在外面候著呢。」

鍾文道睜開了眼,他的臉上,已經浮現了很多處老人斑,這位曾經叱吒西南一手擎起大乾西軍衣缽的男子,終究是…………老了。

老婦看著眼前的男子,

心里,十分落寞。

她還記得當年,英俊的他出現在自己面前,將自己提拉上馬,阻止了自己被殺紅了眼的乾軍士卒蹂躪的悲劇。

土人其實沒有什么國家觀念,也沒有民族觀念,在他們眼里,很多時候,對面山頭的寨子和乾人一樣,都是他國人。

所以,她對鍾文道,並沒有什么國仇家恨。

但歲月無情催人老,

昔日橫刀立馬的年輕將領,如今也難逃老卧病榻的宿命。

「讓他,進來。」

鍾文道吩咐道,聲音里,滿是疲憊。

老婦點點頭,喂完最後一湯匙葯後,緩緩地退去。

少頃,

鍾文道的弟弟鍾文勉走了進來,時人稱鍾文道為老鍾相公,而稱呼他鍾文勉,則為小鍾相公。

鍾家門楣,其實就是靠他們支撐起來的。

三年前,老鍾相公先行率十五萬西軍北上,隨即,在朝廷的運作下,西軍精心培養出來的西山營騎兵,被分裂出去,執掌者,正是鍾文勉。

西軍的分家,也是從那時開始。

近年來,朝廷一邊大力編練新軍一邊則擴大了對老軍頭的補給,尤其是在大肆裁撤了京營這尊每年吞噬財帛錢糧無數卻在戰時毫無作用的累贅之後,朝廷對西軍的支持,更為游刃有余。

但一碼歸一碼,西軍的分割,卻從未暫緩,現如今,算上鍾文道和鍾文勉兩部,剩下的西軍,更是被一分為三,都是由另外三家原本也屬於西軍將門體系卻在鍾家之下的將領分轄。

同時,對西南地區的改土歸流,也在施行,朝廷開始著力於治理西南。

但,這些,在鍾文道看來,太急了。

雖然韓相公他們在朝堂時,大乾以文抑武得很厲害,但韓相公他們其實是懂得治大國如烹小鮮的道理,對西南局勢,也有著深切的認知,西南局面的破解之法,不在當代,而在下一代,甚至是,再下一代。

用時間去換取西南土著的認同感,讓他們認為,自己是乾人。

但韓相公垮台後,官家提拔的新相公們自詡為新派,做事情,格外激進,這無疑讓大乾這座開國百多年卻已經暮氣沉沉的大帝國煥發出了生機,卻也因行事急躁,弄出禍患。

比如近年來從老家的信里,鍾文道可以看出來,西南的局面,又有了不穩的跡象。

說到底,西軍主力北上後,對西南的統治力和威懾力已經大打折扣,這時候應該維穩才是。

「哥,你的病,好些了吧?」

鍾文勉跪伏在床榻邊,看著自己的哥哥。

兄弟倆,打小就一起生活,感情也是極好,後來,更是一起追隨刺面相公平定西南,兄弟情加戰友情,不可分割。

但情是情,關於西軍分家的事,是另一碼。

「快了。」

鍾文道開口道。

世上,有些老人,是越老越怕死;

而另外有些老人,越老反而對生死這件事,越來越淡然。

鍾文勉沒想到一向頂天立地的哥哥竟然這般消沉,不由道:

「哥,你會沒事的,會好起來的。」

鍾文道有些艱難地笑了笑。

其實,在前兩年,也就是燕人剛剛退兵的半年後,鍾文道就以自己年邁身體不適為由,上書奏請朝廷希望自己可以回西南老家療養。

他年紀大了,是真的不習慣三邊的氣候。

但彼時朝廷怎么敢讓他這位定海神針離開三邊?就直接回絕了,且加官進爵。

之後,每隔半年,鍾文道都會上書朝廷,讓自己告老還鄉。

但朝廷一方面正在肢解著西軍,不願意讓其回去震懾住局面,另一方面,也是有人認為鍾文道此舉,是在安朝廷的心,以示自己不貪戀權位。

所以,每次奏請,朝廷都拒絕,且繼續加官進爵,甚至還讓鍾天朗尚了帝姬。

但只有真正的親近的人才清楚,鍾文道,是真的因為身體狀況請求還鄉。

但,朝廷卻死死地將他按在了三邊。

三年,

三年,

三年,

水土不服的影響,對於這位老將,尤為致命,已然,耗盡了他的元氣。

他很可能沒有戰死沙場的機會,

反而大概率,會被朝廷,以這種方式,按在三邊煎熬干最後一點生機。

「哥哥。」

鍾文道猜出自己弟弟來見自己是為了何事,

當即道:

「伐燕?」

「哥哥,燕人正舉全國之力伐楚,正是我大乾北伐的好機會,若是楚國被破,我大乾,將………」

自從三晉被滅之後,乾楚,就成為了同盟,共同抵御燕人。

鍾文道緩緩搖頭,道:

「不可。」

「哥哥,為何?」

「燕人勢大,卻不得長久,楚人非魚腩之輩,亡楚,很難。我大乾,應繼續,厲兵秣馬,厲兵秣馬。

阿弟,哥哥,哥哥我知道,你想要,想要什么。

但哥哥我,出征不了了。」

「哥哥,但這次北伐,必須………」

鍾文道又笑了,

道:

「哥哥我身子不行了,強行北伐,阿弟,阿弟啊,你是否想著,到時候,就是由你來替哥哥我撐起這個局面?」

大乾若是北伐,

必然是鍾文道掛帥,西軍為中軍,三邊大軍和各路客軍為左右兩軍聽從調遣。

而一旦鍾文道身子骨支撐不下去,那么北伐大帥的位置,也就會順理成章地滑落到鍾文勉頭上。

鍾天朗固然是一顆將星,但他,畢竟年輕,無法服眾的。

「哥哥,官家也有意北伐,各路將領,也都希望北伐,哥哥放心,就算是他燕人將北封郡的兵馬調過來,我大軍沉著應對,步步為營,也能讓燕人潰敗!

我不信,不信燕人能同時支撐兩路開戰!」

「你………」

「哥哥。」

「你沒這個能力。」

「………」鍾文勉。

「我大乾,不動,就是不敗,動了,很可能……很可能大敗,軍心未能調理好,後勤未能跟進上,調派未能理順。

就是我掛帥,也就是維系個表面,面服心不服罷了。

等,

可以等的,

真的可以繼續等的。」

「等到什么時候?」鍾文勉語氣加重了。

他簡直對自己哥哥的這次選擇,無法理解,甚至是覺得,不可理喻!

姚子詹曾寫過一片賦,直言,古往今來,求戰容易,都清楚主戰能得美名,避戰求和,成也罵名敗也罵名。故而,主戰者,非皆忠良,避戰求和者,也有苦心孤詣之輩。

很多人以為,姚子詹的這篇賦是一片正兒八經地官面文章,為大乾先前百年對燕國的「卑躬屈膝」在擦屁股。

但這里面,其實有著一種必然的道理。

鍾文道挺起了身子,

道:

「等他燕國,耗盡國力!

等那燕皇,駕崩薨逝!」

「哥哥,為將者,哪能寄托於這些?」

鍾文道冷笑道:

「打,打不過。」

「你………」

「強行再打一場,無非是重復百年前舊事,但凡刺面相公在世,我大乾,也有他燕國,他燕國那……那……那南北二侯的人物可統攬軍心。

我,我鍾文道,第一個為……為其牽馬,第一個……請戰!」

說完這些話,

鍾文道再度劇烈咳嗽起來。

外頭候著的老婦馬上進來,開始安撫其後背。

待得稍稍平息下來後,

鍾文道又厲聲道:

「阿弟,你拿走了西山營,哥哥我不怨你,人各有志,哥哥懂。

但你休想借著我的名義去掛帥北伐,

哥哥我,得為大乾邊軍數十萬兒郎的命,負責!

阿弟,你沒這個本事,別禍國殃民!」

說著,

鍾文道一巴掌拍在了床榻上,怒目瞪著鍾文勉。

鍾文勉又氣又怒偏偏見自家哥哥這般樣子還不能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