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3(2 / 2)

[綜]技高一籌 隱山 1237 字 2022-07-10

第75章12、

是夜,開封府內衙書房。

操勞了半日,換上便服的包拯仍是滿懷愁緒,手持金丸對月興嘆。

終年與其相伴、早已默契十足的主簿師爺見他面色難看,稍一沉吟,試探著問道:「大人可是為那狸貓換太子一案犯難?」

聞聽此言,包拯不由得長嘆一聲:「以本府歷年斷案經驗來看,那李妃娘娘言之鑿鑿、神清氣正,實在不像是在信口雌黃、平白污蔑之輩。」

「既是如此,大人又為何會在白日里否認此案卻有值得深究之處?」公孫策奇道。

包拯緩緩搖頭說道:「先生有所不知,本府也是無可奈何才假借托詞出言安撫住那含冤莫白的李妃娘娘。」

比起有人憑空編造污蔑當朝太後,怕就怕在事情確實不無可疑。

公孫策見上官將那一枚金丸始終握在手里,了然道:「學生明白,大人是在顧忌太後與皇上二十年的母子之情,生怕陛下一時激憤,不肯相信此等荒謬之事。」

說來也是,任誰猛然聽見這種笑談都會以為是有人在拿自己戲耍取樂。

他本以為自己言中了上官的心思,誰知包拯卻再度搖了搖頭,「事到如今,本府也只有對先生和盤托出了,當日遼使來朝……」

在師爺不可置信的眼神中,包拯將在紫宸殿發生的神降之事一一道來,包括事後皇帝嚴令在場諸人不可泄露公主的神異之處,這才有了今日不為人知的哀嘆愁思。

公孫策震驚之下久久不能言語,好半晌才心生感慨道:「世間果有此等奇異之事!學生這才知道大人口中的無奈之舉是因何而起。大人所慮實為社稷之憂,倘若他日陛下獲悉實情也會定體諒您一片忠君愛國之心。」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若非要在迎回國母與保存趙家王朝的延續之間二選其一,相信皇帝心中亦有答案。

許是自感難辭其咎,包拯面色難安道:「本府愧對聖上,愧對娘娘。今日面對娘娘的聲聲詰問、種種委屈,竟然視而不見避而不談,或許本府縱然自命清高也終究不過是個順勢而為、不敢強撼於天命的世俗之人罷了。」

見上官始終郁郁寡歡,師爺細細思量片刻之後,轉到方桌旁沏了一杯清茶。

「正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既然大人一概隱憂皆是由公主而起,為何不將這二十年前的舊案說與公主,由她斷明真偽呢?若公主真是天賜大宋的庇護之人,又豈會為了私人恩怨枉顧國家大義?」公孫策徐徐勸解道。

「先生真不愧為本府的智囊,當真是一言驚醒夢中人!」

包拯聽了這話只覺得眼前一亮,「待明日天亮,本府就親去公主府言明狸貓換太子一事,看看公主會作何道理。」

屆時不論天佑帝姬屬意如何,開封府都可以做到以不變應萬變,總好過他一人在府中冥思苦想。

「既如此,大人不妨帶上展護衛同行,恐怕會有意想不到的獲也未可知。」公孫策說話間雙手奉上了茶碗。

包拯看著碗中有別於厚重茶湯的清透碧水,怔然道:「先生的意思是……」

哪知面對上官的疑問,一貫事無巨細的公孫策卻是笑而不語,只是抬手點了點桌上盛滿香茗的玉盒。

順著他的動作,包拯不想到了當日展護衛送來茶葉時的羞赧模樣,「好,就依先生所言。」

翌日一早,在公主府府門之前候召的開封府眾人俱是肅穆而立。

踏出官轎,包拯昂首看向高懸的匾額,朝同樣心神難安的紅衣侍衛嘆聲道:「展護衛,你可知本府此來是為何事?」

堂堂南俠又何嘗是那愚鈍之人,他心里明白,大人不及奏報聖上卻特意前來面見公主,必是因為自己那未曾過門的妻子與那二十年前的舊案有著莫大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