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3(2 / 2)

老大是女郎 羅青梅 1242 字 2022-07-10

一個穿衫的青年男人站在台階前,支使正辦、副辦和藏經閣的雜役把一張張長方桌、矮春凳搬到閣前的大廣場上。

眾人忙碌著,藏經閣幾面扇全被取下來了,四面大敞,雜役們進進出出,廣場很快擺滿方桌春凳,小角落的地面上也鋪了一層氈子,彼此之間只留下一條條窄窄的僅容一人側身而過的縫隙。

傅雲英拾級而上,拱手朝管干致意。

管干正和正辦說話,看到她,細細打量幾眼,微笑道:「你就是傅雲?」

剛才早讀前明明見過,這會兒又來問她。傅雲英掃一眼唯唯諾諾、眼神躲閃,額前隱隱冒出汗珠的正辦,道:「正是晚輩。不知管干因何事喚我?」

「你寫給山長的條規我看過了,很好。」管干道,「不過要所有學生前來曬書,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真讓那幫臭小子全過來了,誰管得住他們?曬書可不僅僅只是把書搬出來攤開晾一晾那么簡單,這曬有講究,也有講究,沒有章法的話,一天下來也曬不了幾本書。」

藏經閣的藏書和世家私人藏書不同,重在集和實用,所以並不追求版本,只要於書院有用就行,因此不如私人藏書稀罕。但即使如此,也不表示書院的藏書就不珍貴了。學生們毛手毛腳,沒做過管理圖書的事,管干怕讓毫無經驗的他們過來曬書導致最後亂上加亂。

現在藏經閣的書至少還有個大致的分類,等學生們一窩蜂涌進去把書搬出來再搬回去,只怕連基本的編目都會被打亂。

傅雲英思忖片刻,答道:「曬書之事晚輩有一個建議,學長以及四堂堂長領頭,按照書籍的四部分類,一堂負責一類,甲堂學生負責甲部經部,乙堂學生負責乙部史部,丙堂學生負責丙部子部,丁堂學生負責丁部集部。四部再往下分,經部有易、書、詩、禮、春秋、孝經、五經總義、四書、樂、小學十類,史部有正史、古史、雜史、霸史、起居注、舊事、職官、儀注、刑法、雜傳、地理、譜系、簿錄十三類,子部有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兵家、天文、歷數、五行、醫方一十四類,集部有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五類,每堂學生們根據齋舍分為不同小組,每組十人,負責一小類。如此管理清晰,各司其職,事有專管,層次分明,不至於造成混亂,也不容易遺失東西。又因書院藏的這四部中,經部、史部典籍最多,子部、集部最少,甲堂、乙堂的學生忙不過來,可將書院的雜役零散分至兩堂不同小組中,雜役不認字,只需幫學生們傳遞書本就行。這樣人手差不多能湊齊。」

她一口氣說完,微微一笑,看到一旁的管干和正辦都滿臉驚異之色,四只眼睛瞪得大大的,望著自己發怔,眼眸微垂,看著腳下的蓮花紋青磚地,仿佛有些靦腆,「管干和正辦、副辦管理藏書閣多年,是真正的內行,晚輩只是外行看熱鬧,見識淺薄,想法粗陋,讓管干見笑了。若晚輩的法子有可行之處,願為藏書閣盡一份心力,若實在不堪,還請管干一笑置之。」

她說的東西並不復雜,稍微有學識的學子都懂。不是她故意賣弄,而是她看得出管干故意拿簡單的事情來問她,分明有考驗她的意圖,所以她才長篇大論。

管干回過神,盯著她看了許久,點點頭,忽然笑了,打趣道:「莫非你家中有長輩也曾當過書院管干不曾?」

傅家沒有人當過管干,不過魏選廉和魏家幾位少爺都曾短暫在館閣任職。館閣是朝廷藏書之所,看似只是個不起眼的藏書之地,實則是儲備高級官員的地方,以前入館閣是官員升遷的重要途徑。魏家的藏書就是嚴格按照館閣條規整理的。

認真說起來,傅雲英真正整理圖書的經驗不多,上輩子幫哥哥們和崔南軒整理藏書,再就是這一世一次次不厭其煩打理傅雲章那間和他本人外表極其不相稱的書房。

經驗少不要緊,反正書院的書不需要她親自動手整理。她要做的就是先把辦法提出來,具體實施步驟一步步完善,藏經閣這么大,庫房堆積的新書那么多,先解決當務之急,再將新書登記入冊,這么多人一起動手,總比管干和正辦、副辦領著一群不識字的雜役跟沒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要強。

…………

商量好流程,管干去北齋找山長姜伯春說明情況,末了,大咧咧道:「山長,我要找您借點東西。」

姜伯春問:「借什么?」

「借書院的學生!讓他們脫了寬袍大袖衫,跟著我這個管干當幾天搬書匠!」

姜伯春會意,看一眼窗外瓦藍的晴空,捋須淡笑,「可。」

這樣風輕雲淡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