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1 / 2)

有了自己的兒子之後就看太子不順眼了,若不是太子身邊有元後留下來的勢力保護著,可能都活不到成年。

太子謝祁從小就是靖元帝教導,聰慧好學,文武兼備,龍章鳳姿,具有不俗的治國才能。在協理朝政的時候無人不稱贊他能力出眾。可太子越是有能力,靖元帝越是忌憚他。靖元帝怎么也60了,保養得再好也有一日會逝去,對比30而立正當好年華的太子,他已經垂垂老矣。

當皇帝的越老越舍不得手中的權利,把權力看得很重,把自己看得很高,往往到了一定程度就會出問題。在靖元帝的眼中,太子雖然優秀,但跟自己沒法比,這也是他對他所有兒子的看法,你們都不行,我在的時候,你們乖乖伺候好我就成,可事實上他也清楚,總有一天要交班,而且得交到信得過的人手上。這就是一個矛盾。無法調和的矛盾,這個矛盾隨著皇帝年齡的增長和身體情況的日益惡化不斷激化,最終釀成了大靖朝末年儲位之爭的惡果。

靖元帝開始分權給別的兒子,讓他們有勢力與太子分庭抗禮。太子也是沉得住氣,他知道自己再忍忍就能熬死靖元帝了,到時候再沒有人敢把他的自尊往地上踩。

靖元帝看太子不接招,更恨太子了,再加上繼後的兒子一直在他耳邊挑撥,靖元帝出了昏招,偽造了罪證,說太子結黨營私,「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把太子給廢位圈禁了,不管有多少官員反對,還把反對得最厲害的幾個官員全部抄家斬首。

太子也是沒想到靖元帝這般無情,他不甘心就這樣被圈禁一輩子,他寧願死得悲壯也不願默默無聞地死去。

太子協理朝政多年,手底下也是有一批忠心跟隨他的官員,太子派人聯系好他們,在非常平常的一日造反了,當然太子沒造反成功,他的人馬全部陣亡。最後太子看著他的父皇,笑著說:「惟願來生不在帝王家。」說完便拔劍自刎了。

太子死後,韓清徐先生也辭了官,他實在對靖元帝絕望了。靖元帝在太子死後倒是後悔了,所以沒有清算太子一脈的官員,林清徐先生得以安全回到江城,這個生養他的地方。林清徐先生感念家鄉人對他的幫助,特意創辦了集賢書院,希望能回報家鄉。

百年已過,集賢書院成了江城最好的書院依然屹立不倒。可大靖朝早已滅亡,現在都已是大雍朝的第三代帝王繼位了。

現今集賢書院的院長是當世大儒盧廣陵先生。盧先生博學多才,早年游歷大雍各地,著有多本游記。因厭惡仕途,盧先生在考中探花之後,辭官歸隱。在盧先生四十歲的時候被聘為集賢書院的院長,到如今已有10年。多少讀書人想拜在盧先生的門下都被拒絕,可大家依然樂此不疲,若是哪天走運了,被先生為弟子了呢?

集賢書院和私塾不同,私塾大部分是囊中羞澀或屢試不第的秀才、舉人所辦。私塾的學生不必經過入學考試,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即可獲得入學資格,私塾對學生的入學年齡、學習內容或教學水平等無統一的要求。而且私塾只能給孩童啟蒙或者滿足前半期的學習要求,比如考秀才和舉人,但是到了後半期他們就有些力不從心了。

集賢書院更像現代的小學到大學的集合體,從啟蒙到考進士都一手包辦。這樣的書院有各種學科,各種層次的老師,不論是學習環境還是師資力量都不是普通的私塾或書院能比的。所以集賢書院一直是江城的頂頭老大。吸引的不只是江城的學子,還有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學子。

當然比集賢書院差一些,但是也不錯的書院在江城也有兩個,就是雲起書院和白鶴書院。畢竟集賢書院對學生的資質要求很高,不是誰都能進的。那么那些進不了集賢書院又不想去私塾的學生就是到這兩個書院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