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5章:藏書閣(2 / 2)

神醫高手在都市 復仇 1155 字 2020-06-02

書籍版面上寫著《瘟疫論》,作者吳又可,然後後面還有價格和刊發日期。他仔細一看時間,沒想到這本書是在民國時期印發的。

「葉老,這書籍拿來做古董都很值錢了。」葉晨說道。

「確實花了幾萬元才買回來的。」葉成仁說道。

葉晨輕輕翻看這本木雕的《瘟疫論》書籍。

瘟疫論是溫病學派四大名家中的吳又可寫的,他的知名度沒有葉天士高。

但是,他這一本著作真正奠定了溫病學派的基礎,表述了溫病學派和傷寒學派的不同發展方向和治病方向。

《傷寒雜病論》是張仲景寫的,同樣是針對當年的瘟疫一類的書籍,奠定後來傷寒學派的發展。

可以說,傷寒學派的興起和發展,確實要比溫病學派早許多,而且,一出現就成為中醫第一大學派。

一直到溫病學派的發展,明清時期,被溫病學派超過的時候,傷寒學派才屈居第二。

世人,甚至日本人都稱呼張仲景為醫聖,可想而知他對中醫發展的重要性。

葉晨覺得,吳又可的知名度雖然不高,但是,他這一本《瘟疫論》的出現,同樣和張仲景那邊《傷寒雜病論》相媲美,只是正史的記錄和筆墨沒有那么多,以至於吳又可在後代人的知名度沒有那么高而已。

雖然葉晨早已看過,但是現在他翻開來看,看到里面的內容,他還是顯得很激動。這文字代表了吳又可一生心血,又代表了溫病學派的發展方向的綱領,甚至代表當時世界最先進的科技文化。

但是,如果溫病學派沒有將這些完全研究通透,又怎么可能將溫病學派給繼續好呢?

看到葉晨一頁一頁翻看的時候,葉成仁知道這位年輕人能夠那么厲害,確實不是僥幸得來的。

「《溫疫論》是吳有性唯一一部傳世之作。共二卷。卷一載論文五十篇,主要闡發溫疫之病因、病機、證候、治療,並從中參論溫疫與傷寒的區別。卷二載論文三十篇,著重敘述溫疫的各種兼挾證治,還設立了多篇有關溫疫的質疑正誤及疫癘證治的辨論文章。」

「《溫疫論》一書提出了當時對傳染病的稱呼疫病的病因是非其時而有其氣。《溫疫論》認為傷寒等病是由於感受天地之常氣而致病,而疫病則是感天地之疫氣致病。」

「《溫疫論》將瘟疫與其他熱性病區別開來,從而使傳染病病因突破了前人六氣學說的束縛。《溫疫論》在中國第一次建立了以機體抗病功能不良,感染戾氣為發病原因的新論點。」

看到葉成仁還在一旁,葉晨邊看邊和他說道。

葉成仁只能點頭說是。

這書那么重要,葉晨早就看過,但是,如今看到這種木雕的,有種親切感而已。

看完放回到書架上,他拿起第二本,發現是溫病學派里面一位不出名的一位明清時代的大夫寫的書籍。

上面可能沒有什么特別的個人理論,但是,卻是有記錄當年看病的醫案,雖然過去三四百年,但是一樣有參考的作用。

葉晨在里面看了一個多小時,葉成仁同樣在里面陪了一個多小時。葉晨從里面出來的時候,看向葉成仁說道:「葉老,這藏書閣是中醫一大寶庫,同樣是溫病學派一大寶庫,溫病學派想要興起,只要完全研究熟透里面那些書籍的內容,而不是將那些書籍擺在里面當成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