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2(2 / 2)

她沒有看地圖,因為夫子廟那個地方對於楚音來說,實在是太好認了一些。因為江南貢院也在夫子廟旁邊,而貢院上方的文氣亭亭如松,那是歷史的沉淀。跟帝都大學那種已然與國運勾連的文氣不同,江南貢院的文氣讓楚音看到的則是歷史長河中沉淀下來的英傑。

「果然是個好地方。」

明經取士,為國求賢。

楚音站在貢院的門前,駐足停留了許久。據說,江南貢院自落成起,到最後一科,共向國家輸送了狀元800余名,進士十萬人,這當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

也難怪,會累積起如此厚重的文氣。

楚音釋放出一縷神力,與貢院上方的文氣碰了碰,腦海中頓時浮現出學子們坐在號房里面,握筆疾書的場景。明遠樓上,有人坐鎮其上,俯瞰著整個號房,有人因為題目恰好是自己會的而欣喜,有人也因為寫不出來而面色慘白。

也有很多人,因為身體羸弱,在這號房內丟了性命。

人生的路有很多選擇,但是不管走哪一條,競爭總是殘酷的。

回過神來,楚音便又微微嘆息一聲,繼續往前走去。秦淮河一帶的風景觀光處,值得游玩的地方並不多,跟許多古城一樣,里面的建築基本都是仿古翻新過的,且也都租給了商家,與其說是游玩的地方,不如說這里其實也是一個商業區。只是,更具有特色一些。

不過秦淮風光也還是值得一看的,還有跟江南貢院僅僅隔了一條河的烏衣巷,楚音心頭一動,便邁步朝著那一條承載金陵無數風。流人物的巷子走去。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王謝兩大豪族,將烏衣巷推入輝煌,而即便是後來成為一片廢墟的烏衣巷,依舊吸引了那么多的文人墨客前去懷古,這些人則令這一條看起來普通至極的巷子,不朽。

漫步在這一條小巷中,楚音眼前仿佛閃過魏晉風。流的繁華,一個個文人墨客從微光中走來,譜寫那一曲輝煌詠嘆。

楚音停下腳步,前面站著一個男子,手里拿著一只單反,正在調整光線,將這一條沉淀在時光中的巷子記錄在自己的鏡頭之下。

到了這一片土地,楚音才真正感受到,這個國家這座城擁有著多么厚重的歷史和文化。無疑,金陵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城市。

她在一旁的石頭上坐下,前來這邊的游客並不多,間或走過去三三兩兩的人群,一直到天色漸黑,楚音也還坐在那一塊石頭上,不曾離開。

夜晚的烏衣巷,又有了一種與眾不同的美感。

「你還不走嗎?」

楚音抬起頭,見站在她面前的,是白天那位攝影師。

「嗯?」

「我聽說,有人晚上走進這個巷子的時候,曾聽到有人在哀嘆吟詩,偶爾有模糊的身影閃過,總之還是有些嚇人的。你一個女孩子,還是早些離開吧。或者,去許願樹或者河邊上,人多的地方也行。」

楚音笑了笑:「你不也是在這兒嗎?」

「我……我就是想來看看,到底會不會有那樣的情況發生的。」他說著還有些不好意思,好像他在勸人離開,可是自己卻明知故犯。

楚音了然的點點頭:「原來你是來探險的,那沒關系,我剛好沒事,而且對烏衣巷有著很深的興趣,我們一起吧。」

楚音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她將周身的氣息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