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5(1 / 2)

王回道:「兒跟六弟近日來編撰了一本書,想呈上來給父皇過目,好給兒子們指點哪兒有不足之處。」

皇帝一聽,心情稍愉悅:「你們兩兄弟一起編撰的?呈上來給我看看!」

劉效連忙過去將趙王呈上來的一本藍皮裝訂好的書籍接下來遞到皇帝手中,皇帝翻閱了一下,眼中都是笑意。梁王一邊解釋道:「這是兒子們走遍了京畿一帶,向百姓們請教、查實後下筆寫的,共錄了包括耕種、造紙、紡織等五十多種技術在內……」

皇帝就里面的內容向他們提問了一下他們,見他們都能答辯流暢,便知是他們下了功夫的,而且他們能齊心協力一起完成這本書,實在是令他寬慰。他看了一下書面頁,問道:「怎么沒有書名?」

「兒子們才疏學淺,不知該以何名來定論,所以想請父皇賜名。」

才疏學淺還能寫出這本書?皇帝知道他們在說違心話,但仍然哈哈一笑,拿起毛筆在書面頁上寫下了四個字濟民圖志。

濟民,助百姓也。故而皇帝這四個字意在讓它能廣而推之,普及萬民。

皇帝又拉著他們聊了許久,還罕見地讓他們留下來一同用膳。倆人除了家宴已經很久沒如此被皇帝重視了,心中喜悅不已,但面上卻也能掩飾得住。

劉效在旁看得清楚,皇帝在為太子與齊王相互爭權奪利之時,梁王跟趙王卻能齊心協力、兄友弟恭、不拉幫結派、不黨爭。兄弟倆做的事情又是便民利民的事情,說明他們時時刻刻都把心思放在了百姓中,跟太子、齊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讓皇帝省心又讓他歡喜和欣慰。

離了宮,梁王與趙王便命人將這本被皇帝賜了名的書拿去刻印,並准備讓他們的名字被更多的人所知道。

皇帝樂呵過來了,忽然問劉效:「沒人幫他們嗎?」要知道太子、齊王身邊時時刻刻都有人為他們出謀劃策,編撰書籍這種事情自然也會有人代勞。可梁王跟趙王雖然不可能真的憑一己之力完成,總會有人幫忙查缺補漏的,但是在皇帝的眼里,那都不算什么。

劉效明白皇帝的意思,他仔細回憶了一下書上的內容,忽然想起了那字跡分明就是原竟的!皇帝對原竟的字跡該是很清楚的才是,怎么此時會糊塗了?不,或許是皇帝看出來了,他只是在假裝不知道?!

可是原竟為何會如此大意親自下筆而讓人看出了破綻來?

「這個小子……」皇帝忽然一聲笑,笑容中帶著一絲無奈又帶著一絲涼寒。

「皇上?」劉效假裝聽不懂皇帝的話,畢竟聰明人哪怕猜到了皇帝的心思也不該明說出來。

「朕的四個能擔重任的兒子都跟她脫不了關系,你說她到底要做些什么呢?」

「皇上說的是誰呢?」劉效問道。

皇帝笑了笑,又因心肺的不舒適而猛地咳嗽了起來。劉效連忙替他撫背,又讓人端葯來。皇帝緩過勁來了,才自答道:「若不是想左右逢源,便是別有用心。」

原竟在國子監訓導生徒時突然打了一個噴嚏,眾多生徒想笑話她,可又礙於身份而不能笑。他們憋著笑的模樣落在原竟的眼里,她瞪了他們一眼,道:「可還想歲考業成?」

一年一次的歲考若是被原竟判為不通,那他們這些年來在國子監所學就算是白了。眾生徒皆笑不出來了,紛紛正襟危坐,認真聽訓導。

散值後,原竟正要回府,卻見梁王府的右長史親自帶著請貼來找她與駱棋琅等人參加兩位王爺將要舉辦的《濟民圖志》問世的文會。邀請的除了他們,還有各才華出眾以及頗具聲望之人,可只有他們是讓右長史親自送來的。

右長史懇切地希望他們都能到場,駱棋琅便覺得奇怪:若說兩位王爺的目標是得到皇帝的青睞那就請原竟便好了,他們駱家可是低調了許多的,怎么也會如此被兩位王爺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