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8(1 / 2)

他還只是留在工部里看卷宗,但現在卻主動陪同巡視工程水利,盡心做好他的事,也努力學習工部的知識。

也許他有著超越這個時代的智慧,但卻需要用這個時代的框架將智慧用世人都可以接受的方式展現出來。

工部的人原以為他這位來自翰林院的才子會自命清高,不與他們同流,沒想到他待人和善溫文有禮,做事也認真謹慎,而且還很快就適應工部,漸漸成了工部的得力屬下。

工部尚書有幾次還在沈太傅面前炫耀,惹的沈太傅心里直塞塞,好好的才子學生被調到了工部,和那一群工匠共事。

這樣的話他自然不敢在陛下面前說,也就和瞿閣老說一下,順便抱怨他怎么安排的調令,待在翰林院不是很好嗎?

瞿閣老心中無奈,面上只能笑笑,他總不好說這是陛下親自安排的嗎?即便說了,沈太傅恐怕也不信,陛下向來不插手官員調動,依朝廷程序,由內閣和吏部考察功績,評選能力,再行調動。

可以說,當今是這幾朝中將朝廷機構的程序能力發揮到了極致的一位皇帝,有功有過,自有功績簿考察表記錄,依規章辦事,少有例外。

至少陛下繼位這幾年來就一貫如此,皇帝朝臣都省心。

別說沈太傅會懷疑,瞿閣老也心有疑惑,他也看不清陛下這是看重韓朗,還是不看重了。

韓朗融入了工部的圈子,更是成為其中受人重視的存在後,也就開始有人給他提供便利,聽聞他有心研究一樣利民之物,和他同為司丞的蔣略告訴他,陛下的行宮處有各式工坊。

韓朗大為驚奇,工部需人,怎么會扯到陛下的工坊去?

蔣略給他解釋了一下緣由,陛下繼位初期,行事頗為放誕,不願居於宮中,跑到了宮外前朝修建的別苑,內閣率百官勸阻,陛下反倒更為囂張肆意,行事也更越禮節,其中就有一項在行宮中建工坊,召集名匠,以制作陛下時不時想出來的新奇玩意。

前兩年,對車架的改造就是經由他們之手,將四輪改為二輪,原本是為了便於陛下出行游玩,但後被大將軍梁興發現適用於長途行軍,大大提高了行軍運送的速度。

還有去年風靡京城的竹炭,和蘭花箋,也是從行宮中流傳出來的。

可以說,大魏的頂尖工匠,一為工部任官,而在陛下行宮之中。

蔣略的意思很明顯,工部實在分不出什么人了,韓朗若有心,可以試著去求陛下,以往也有過這樣的事情,陛下都是很大方的放人。但等做完了事,尚書大人也看重那些工匠的本事,有心留他們在工部任官,結果那些工匠走的比誰都快。

原因很簡單,在陛下的行宮他們雖然是工匠,但待遇比起工部的官員都好多了,多的是機會研究,想要什么材料都有人尋來。

士農工商,工雖居於商人之下,但隨著大魏幾朝興盛,商行漕運,商人也可受榮恩考取功名,有名有利,比他們這些只有幾門技術的工匠好多了。

韓朗聽進了蔣略的建議,在工部尚書的默許下,向內閣遞折子,最後呈到錦榮行宮的案桌上。

在等待的幾日里,韓朗是坐立不安,心亂如麻,又是急切又是擔憂自己行事過快。

「韓郎。」一道如黃鸝婉轉柔亮的女聲響起,是韓朗的未婚妻秋意依,也是他恩師秋水書院院長秋重山的獨女。

韓朗見了她,心里稍稍平靜了下來,「你怎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