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5(2 / 2)

曉年知道曾祖父是個極有天賦的人,所以當初他離家的時候,當時的族長才那么震怒,其他人才那么惋惜。

但在曉年看來,追求不同的目標,原本就不存在誰對誰錯,曾祖父當年獨自走過的路,和若是留在簡家而與族人一起走過的路,其實並沒有什么太大的分別。

簡家擅長小方脈,簡濟堂中的大夫卻並非都是簡家的大夫。

事實上這幾個坐館的名醫,都是自身醫術好,但又不像簡家這樣有家族在身後撐腰,孤木難支,於是在簡濟堂里給人診病。

是以除了診大方脈、小方脈、傷寒、針灸和正骨的大夫,簡濟堂還有一位看婦人病的大夫,雖說不像太醫院那般十一科俱全,但作為地方的醫館,已經非常厲害了。

這時候,剛剛出門時遇到的小插曲,已經無人在意,簡曉鈞笑著問遠道而來的堂弟道:「曉年覺得如何?」

曉年也不吝自己的贊美之詞:「簡濟堂果然不同凡響。」

簡家人十分滿意曉年的表現,簡曉鈞覺得眼下時機不錯,於是就請曉年到內里一敘。

「不瞞你說,我們簡家不僅在郡府有不小的影響力,哪怕是周邊城鎮的人也會慕名前來求醫,你看到的僅僅是一處,事實上簡濟堂已經開了兩處分館,一個在城北,還有一個在臨縣。」

這些消息在來寧安之前,劉煜已經派人查過,所以大致的情況曉年也清楚。

他還知道簡家涉足草葯生意,現在看來,他們已經不滿足於在寧安郡一帶活動,開始向外「探路」了。

曉年心里非常明白,自家與本家幾十年未有聯系,像本家長房那樣為維護氏族威信而對他冷漠、嚴厲、排斥,才應該是正常的情況。

而像二房伯爺爺簡遵維和幾位堂兄這般待他親切周到、甚至有些殷勤的情況,其實反而不符合常理。

能夠讓對方這般行事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為煜親王府。

畢竟,一個太醫在京城的影響力是有限的,更何況與簡家擁有自己的醫館不同,祖父和叔叔一個在宮中當值,一個在別的醫館坐診,若真要論起人脈來,比不上聞名地方的本家。

能夠吸引他們目光的,自然是祖父簡遵友和曉年身後的煜親王府。

「我們從自家園圃、從郡府和其余諸縣,甚至從興安雪嶺來了葯材,各種品質的都有,品種也齊全,曾經想往南邊看看,後來因為分館的事情就耽擱了。」

簡曉鈞對曉年坦言道:「正好這次你從京城來,祖父的意思是,咱們可以合計合計。」

至於合計什么,他停了下來,沒有明說,但曉年卻聽得明明白白。

「我這次來北境,是要跟煜親王殿下去興安雪嶺,一時半會回不了京城,而且來寧安是祖父的安排,曉年能夠做主的事情不多,是以堂兄所說之事,恐怕難以參與什么……」

簡曉鈞似乎早就料到曉年一開始會推脫:「你在煜親王殿下身邊為他治病,自然是最要緊的事情,但就算要去一年半載的功夫,其實也不耽誤什么,你我本是一家,以後總有機會聯絡的……至於族里的東西,原本就該三房得一份,都給你們留著呢。」

現在簡曉年「做不了主」不奇怪,最要緊的是達成一個初步的共識,他們這邊准備好,等曉年一回京城,就想辦法把這條路給走通了。

他看了看曉年身邊的鄭榮,又道:「祖父知道你在煜王府當差,得了殿下的看重,我們簡家雖非豪族,但知道感恩,沒這個資格當面感謝,羅些葯材獻給殿下,還是能夠做到的。」

說是本家感激殿下看重祖父和他,所以要「知恩圖報」,實則是想通過他們跟煜親王府搭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