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9(2 / 2)

哪怕冀州有明文規定,「刮鹼煎煉私鹽,所犯一斤以下,徒三年,配役;一斤以上,並決重杖一頓,處死」,私鹽依然禁而不止。

提及曬鹽的工作,蔣智順便提了一句私鹽的事情,稱最近有鹽工頻頻離開鹽場,估計是有貓膩。

曉年想到了什么,不禁問道:「他們是如何過得層層關卡,把鹽運走的呢?」

因為劉煜的封地靠海更多,照理說走私鹽的情況會更嚴重,但攝政王的地盤管得緊,反倒沒只有一處產鹽區的遠安走私鹽這么囂張。

親王不在之後,雖然依然有兩位擁有「魂魄之力」的皇族在北境、能夠震懾妖魔,但劉炫和劉葵卻震懾不了人群中的魑魅魍魎。

這些藏在暗處的人,正趁著新的北境之主還未確定,加緊時間作亂。

蔣長史把自己知道的幾種方法告訴他,讓曉年驚奇不已。

難怪有偉大的思想家曾說,資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著被絞死的危險……這放諸任何地方,都是一樣的道理。

「殿下來遠安,是否要徹查私鹽的事情?」曉年覺得,作為煜親王心腹的蔣長史不會無緣無故與漁民聊起海鹽的事情。

但劉煜卻搖了搖頭:「我們不查,等他們自己去查。」

煜親王在北境巡視,並非要真的做出什么,而是要作為皇族的代表,在北境諸郡中產生一種威懾力,讓那些蠢蠢欲動或者已經冒出的勢力斂一些,不至於太過猖獗。

但劉煜本人並不打算真的摻和進北境的事務。

冀州皇帝為何要派他來興安雪嶺,劉煜心知肚明。

徐家因徐氏的事情元氣大傷,需要一段時間「休養生息」,攝政王在京中不僅讓帝王感到不安,也同樣讓徐家和徐太後生出忌憚。

恰好這時候北境不穩,讓煜親王離京,既可以穩定北方諸郡,又可以讓很多人稍微松口氣,所以多方「協作」,促成了此事。

能夠帶曉年到遠方走走,這次離京對於劉煜來說其實不算壞事。

事實上他每天都在想著曉年一行到了哪里、什么時候才能夠去接對方,似乎已經很久沒有想起過京城里的人和事。

如果劉不再作妖,劉煜想:也許徹底離開天京,接曉年回封地,然後再不管朝中事情,只做一方閑王,關起門來過日子,聽起來似乎也挺美妙的。

不過深涉入北境事宜,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嫌。

這樣新的郡王受封,他才能全身而退,帶他的小大夫回京城,或者去他自己的封地。

……

煜親王最後確定的位置,在一處十分隱秘的地方。

那里因有高崖在旁,只要人占據高地,就可以看到周圍情況,所以一旦有陌生人靠近海灘,劉煜的親衛就能發現,並用煜王府特殊的方式示警。

曉年他們下了馬車又走了一段才抵達目的地,等真正身臨其境,才知道遠處影影綽綽看到的景致遠不如眼前的景象。

把小虎崽放到沙灘上,曉年輕聲道:「寶貝,我們到了喲。」

就跟第一次看到大海被震撼到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