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9(1 / 2)

他們究竟進行了什么樣的活動,還有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此歷史性的事件,則沒有人能說得清楚。

留在歷史上的,只有吳橋一段模棱兩句的話。他說:「共和國沒有辦法阻止民族的獨立嗎?不,它是有的。我們全都知道,當時,共和國沒辦法同時顧到兩邊,它必須要做出選擇是繼續我們之間的戰爭,還是保持它領土的完整。事實上,只要它對我們投降,只要它願意終止對另一個國家的不義之戰,它就可以全身心地應對自己的內政了,可是它卻沒有。是它自己選擇不投降的,是它自己選擇國家的分裂的。對於它的這種選擇,除了遺憾我不知道還能說什么。」

此外,就只剩下吳橋一位副官說的:「這是不正確的,但這是必要的。很多時候你必須要做不正確的事,因為一切都是為了結束戰爭。聯軍每天都有大量的人為了正義獻出生命,我們想的全部都是如何救下更多無辜的人。如果沒有這事情的發生,戰爭恐怕還要持續很久。」這段話比吳橋的意思更明確,但是,這位副官到底知道多少卻很難講,沒有證據表明他也參與到了這件事情當中,所以他說的話可信度不太高。

對於聯軍而言,共和國解體帶來的好處絕不僅僅是削弱了敵人的力量。更重要的是,這些邊陲上的民族獨立出去之後,共和國軍隊從內部向外面宇宙進發的通路被堵死了八成,幾乎是被封鎖在了共和國內。如果想要出來,就必須經過新獨立小國的同意,否則,就必然要對其宣戰。

至此情勢發生轉折,共和國陷入到了非常不利的境地。

共和國完全沒想到,因為打仗而一直被忽視了的民族間的矛盾,最後竟然成了附骨之疽,被敵人給利用了個十足十。

第101章戰爭轉折(中)

共和國軍隊被封鎖在了共和國的境內,這件事情對共和國產生了極大的打擊。對外的通路被封死十分之八,作戰路線將會變得極其單一,聯軍很容易就能預測到路線,守在通路狂轟濫炸逼其撤退。

這就說明,如果不強行進入新獨立的國家用武力打通道路,共和國很難再打得出來了。

而且,對於版圖變化,共和國原本的後勤供應系統徹底被改變了,幾近崩潰,共和國需要立刻規劃起來全新的供應路線,這讓他們手忙腳亂。

紀遙在17個小國間一刻不停地周旋著,勸說它們不要再向共和國提供傳統能源了。在17個小國中,有三個曾經在過去為共和國輸出大量礦石,它們為共和國的軍事作出了很突出的貢獻。

對於形勢權衡之後,三個小國倒向了聯軍那一邊。聯軍還派出了顧問幫其組建軍隊,實際上就算是控制了其作戰力量。

共和國在很絕望的爭取之後,遭遇到了意料中的嚴詞拒絕。

接下來,他們只能依靠更少量的能源來維持作戰了。

能源越來越少,又被壓在境內無法尋找新的補充,定時炸彈上的時鍾開始滴答作響,毀滅性的爆炸似乎就要到來了。

同時,共和國解體後,國內社會矛盾進一步加深了。

壟斷階級在戰爭中大發橫財,而百姓們卻遭受著空前危機。由於大量征兵,其他崗位上的員工數量驟減,再加上共和國本身資源奇缺,所有資源都被用於前線打仗,企業紛紛倒閉,國內反戰情緒不斷滋生,再也不像前些年般支持政府了。

在外面打是一回事,在本土打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連續兩年節節敗退,基本沒什么拿得出手的勝利,現在狀況差成這樣,有止損的聲音出現再正常不過了。

所有共和國百姓都在想:付出了那么多人力物力,卻得到了這樣的結果么?

就連軍隊內部,都有抱怨滋生。

為了應對這種狀況,共和國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進攻。

這次進攻,是要借口追趕同盟和中立國聯軍,將鍋國也就是分裂前的鍋族,一並給打下來。只要控制鍋國,就能使用其礦石資源。

這次反攻計劃,將幾支抱怨情緒最嚴重的部隊全都囊括在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