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0(2 / 2)

沒糧食,光有錢你也買不到溫飽啊!

於良吉舍得吃喝,他們是在村子西頭的空地上搭了帳篷的,於良吉就買了一頭豬給他們加菜,並且派石宏大過去,名義上是監工,實際上就是讓他去打打牙祭。

畢竟素油再多放,也跟葷油不同。

工程隊一分為二,一組老房子重新建,一組在他們家前頭的空地起學堂,村里人本來有點議論紛紛,畢竟剛蓋完房子,這還蓋是怎么回事?

但是眼看著就要鏟地除草了,也就沒那么大閑心了,而且出了苗子之後,有些籽兒壞掉的,或者是被東西吃掉了籽兒,沒發出芽的地方,都是需要他們補種的,這是一個細瑣活兒,要人走在田間地頭,眼神看得遠,看得准,看得清。

他們家這活兒是石宏大去干的,他走遍了自家的地,補種了點苞米和花生,還減了減土豆苗兒,太多了它該長不大了。

老房子本來就有地基,很快就蓋了起來,是兩間青磚瓦房,一間小一點的放置香燭冥紙等物品,一間大的那個,打了龕籠供桌等物品,用來放靈位。

前頭的學堂也蓋成了三合院的樣式,上梁的那天,村里人因為忙,就一家來了一個,不過也很熱鬧了。

尤其是三合院那邊,老村長是親至的,看著放置上了大梁,樂呵呵的露出了牙花子。

「老村長,您這是吃了蜜蜂屎啦?」有不明白的人打趣老爺子。

「去去去!你們懂什么?這是小於舉人,給咱們村兒搭建的小學堂,給孩子們讀書的地方。」

老村長很感慨,他當年去張家村那邊上公立學堂,就認識點兒字,人家根本沒打算多教什么。

他明白,不是一個姓的人家都不樂意搭理,更何況他們十八里鋪一直名聲就不太好。

要不是出了小於舉人,他都不知道這輩子能不能看到自家村子里有學堂這一景兒。

「這是啥?」聽到的人都有點不敢相信,以為自己幻聽了。

「學堂,咱們十八里鋪自己的學堂,小於舉人已經找了文武秀才,等學堂蓋好了,就過來。」老村長磕了磕煙袋鍋子:「所以,你們都給我聽好了,小於舉人是咱們村兒唯一出息的,人家好了,咱們才能好,都聽明白了嗎?」

「哎哎!」大家伙兒點頭。

這話說的旁邊的付大柱子滿臉通紅,他們家老付家怎么就這么點兒背呢!

又過了幾日,鏟一遍地之前,房子終於蓋好了,於良吉先是給自己家的祠堂提了字,就叫「於氏祠堂」,里頭香案香爐都齊備,是石宏大買回來的,還有各種祭司使用的東西。

「自父母起,於氏開宗立祠,一願香火傳信,子嗣綿長;二願耕讀傳家,書香門第;三願盡忠職守,愛國護駕。」於良吉上了第一柱清香。

「編有於氏家訓一本,敬供雙親,兄長與嫂嫂過目。」於氏家訓是於良吉根據前世他聽說過的那些個有名的家訓編篆出來的,當時探尋古生活的節目不少,其中就有一個專門找那些百年望族,探尋他們的故里,祖屋和祠堂。

有了祠堂就有供奉的族譜和家訓,他媽媽特別喜歡看這種節目,於是他也跟著看了不少。

如今憑借記憶力編撰了一個出來,算是給於家增加點兒底蘊。

石宏大沒有進祠堂,他就站在門口那里,里面站著於良吉和於寶寶,一大一小很認真的拜靈位。

他還不是於家的人,按照規矩,宗世祠堂外姓人進。

仰頭看著天,藍藍的,陽光燦爛,明年他一定要進去!

「來,寶寶給爺爺奶奶和爹爹娘親上香。」於良吉最近讓於寶寶對著牌位磕了頭,上了三柱高香。

供案上擺著一碟五個饅頭,一碟爐果兒,一碟油炸丸子,都是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