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6(2 / 2)

提前通通氣,讓他們有個盼頭,或許就不會那么短視了。

「嗯。」小於舉人終於出聲了,他要想好怎么保住他看好的苗子。

第二天一大早,小於舉人吃完早飯就去了學堂,跟兩位先生商議了一潘,決定還是提前通氣,然後制定學習計利,雖然童生就是個好聽的名聲,但是卻是考中秀才的第一步!

提前通氣的結果,那幾家果然有所猶豫了,一開始想讓孩子學習好了就回來幫忙,世世代代都種田的小老百姓沒想過自家還能出個文童生或武武童生。

小於舉人又讓兩位先生家訪了兩趟,終於敲定了下來,讓幾個十歲的孩子再上一年學!

二月份已經開始有人拾掇農局具了,於家也不例外,而且家里的苞米都是干透了的,全都變成了苞米粒子。

這個時候糧價稍微上漲了一些,因為這個時候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而未來兩個月,可是開春,一年之計在於春,乃是除卻秋之外最忙的日子。

村里已經有很多人家做了三鏵犁和耬車,聽說上頭也有推廣,欽匠鋪子再次忙碌起來。

三月便是在這個時候到來,清明,是上墳燒紙的時候。

提前兩天,小於舉人就讓人備好了祭品和素點,在學堂放假的時候,帶著於寶寶,給余家大小上墳填土去了。

十八里鋪的墳塋是在西山,北山是打柴的地方,西山因為比北山還低一些,所以改成了墳地,十八里鋪都是外來人,沒有祖墳,這里就被劃為了祖墳的地方,一家一塊,隔得還挺遠,但是這兩天來上墳的人不少,大家明火執仗的過來,野獸都不敢靠近。

於家四口的墳地,就在一個向陽的山坡上,其實應該是四座墳的,但是古代講究死同穴,於父於母合葬一個墳,於大哥和於大嫂一個墳。

小於舉人看著著兩個大墳,默默地燒著黃紙,石宏大已經上前去將一些艾草都給拔了,再給填上不少新土,墳包修繕了一下,上頭還給放了紙錢,壓了一塊石頭。

防止紙錢被風吹走。

於家的墓碑是木頭的,小於舉人看著上頭寫的字,是原主的字體,他雖然會,但是如今很少動筆。

寶寶給自己的父母燒了紙,小於舉人摸了摸他的頭:「跟小叔一起,給祖父祖母,爹娘磕頭。」

「嗯。」於寶寶悶悶的點頭,隨著小於舉人的動作,乖乖的跪地磕頭。

第180章暖春四月

《歷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但是這說的是南方,北方還是冷風呼嘯,最多不再是兩天一小雪,三天一大雪了。

而且也開始解凍,就是沒那么明顯,但是外頭故置的吃食什么的,要快點吃完,不然等氣溫回升了,真的要變壞了。

上完墳回來後,家里恢復了一天三頓飯,因為現在白天長了,吃兩頓飯不夠了。

晚上躺在炕上,小於舉人就琢磨著:「你說我都是舉人了,是不是修一修墳?以後那里就是祖墳了。」

「修墳可以,但是要三年之後才行。」石宏大告訴小於舉人,想修墳也不是什么時候都能修的,新墳,也就是最快也要三年過了,才能修,於家大哥這去世還不到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