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89(2 / 2)

劉文喜駕著馬車,拉著小於舉人往回走,跟騎著馬的石宏大在一處轉盤道匯合。

「咱們回去吧!」於良吉蔫頭耷腦,沒辦法,他也緊張,就是沒表現出來,生怕給倆大齡考生增加壓力。

回到家里,四野寂靜,沒辦法,今天考試,東西兩區都戒嚴,尤其是北區那邊,更是十步一崗哨,於良吉覺得這鬧的有點過。

「不過,你看。」石宏大給了於良吉一份今天早上的報紙。

上頭老大一個標題:北疆啟動戰爭預警,邊關已發生多次沖突。

於良吉瞪大了眼睛:「這、這、說的事咱們這兒?」

「嗯。」石宏大點頭。

「可我,我什么都沒感覺到啊?」於良吉捏著報紙,傻呆呆的樣子。

「這里是府城,整個東北的心臟之地,除非兵臨城下,否者是不會有任何混亂產生的,只不過科舉這種事情,就戒嚴很多了。」石宏大給他倒了一杯茶,放到他跟前。

於良吉低頭看報紙。

報紙上說,是去年那場雪災鬧得外族人那邊死了很多牛羊,而一開始朝廷是給予賑災的,一匹馬換五十斤糧食,一頭牛三十斤,一只羊只有五斤,沒辦法,羊肉漢人很少吃。

且關內也不是沒有羊,牛的話,草原上的都是肉牛,關內用得更多的是耕牛;馬匹值點錢,可關內有著自己的養馬場,買馬匹進來最多是優化品種。

外族人是游牧民族,不管是哪個部落,沒有了牛羊,他們只能等死。

可不換糧食,牛羊也得餓死,人更得死!

只能換購了糧食,可吃完了糧食,這牛羊也都沒了,就剩下馬匹,帳篷和彎刀,朝廷給了他們賒購的福利,但是要還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可是這幫人呢?

不知好歹也罷,或者是血液里天生就帶著不勞而獲的基因,他們竟然不願意朝廷給他們貸款度過這個困難時期,而是抄起了彎刀,騎上了戰馬,他們來邊將打草谷了!

打草谷是遼代常見的詞語。

遼初,軍隊出征,「人馬不給糧草」,「日遣打草谷騎四出抄掠以供之」《遼史兵衛志上》中如此記載。

這種無專門的後勤保障,靠軍人自籌給養,擄掠民間糧草財物的方式,被遼人稱作「打草谷」。

自此,草原上的外族人們就習慣性的來邊疆打草谷了,但是在聖太祖橫空出世之後,這種活動讓他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一百年前就已經停止了這種賠本的活動。

偏偏,一百年之後,竟然重現!

不過,幸好啊,邊防一直是朝中的重中之重,哪怕是百年無戰事,也沒能讓大家放松。

早在雪災的時候,就拉響了警戒,之後這一年,更是枕戈待旦,果然,初秋的時候,長城外面的人就忍不住了。

長城自從聖太祖開始,就用水泥建造而成,堅如磐石,高達十多米,又蜿蜒猶如長龍,邊疆全都建立的這種長城,還不是一個,是雙層防御,外族人就是人摞著人,也爬不上來啊!

草原上是不產木頭的啊!

這些人在初秋就動手了,但是沒成功,隨著天氣越來越冷,他們也就越急躁了起來,想要翻越長城的心就越急迫,頻繁的騷擾邊關成了他們的家常飯一樣。

而且報紙上說,他們已經開始殺馬吃了,這是要逼死人命的節奏啊!

沒了馬匹,他們難道要靠兩條腿兒走回草原深處嗎?

而且聽說草原九月中旬過後就飄雪花兒了啊!

今年朝廷都沒開互市,去年起碼開了半年,後半年才關了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