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26(2 / 2)

「好,那個,我能、我能告訴上頭嗎?」這畢竟是小於舉人的發明,石宏大找小於舉人求點頭。

「能啊!」於良吉嗤笑:「這又不是什么秘密。」

石宏大一想也是,當時折騰蘋果的時候,可沒保密,那邊齊五一家人都參與了。

甚至還有巴家父子倆幫忙。

「那我就報上去了。」石宏大高興得不得了,越看越覺得自己的契兄弟好,不光人好,本事也好。

書房里,石宏大專心致志的在些東西,於良吉沒去看,而是讓人卸車,他看著新鮮,車上各種年貨一應俱全,連鞭炮煙花都有了。

甚至還有一些海貨,雖然是干海貨,不過能有這么多海貨也不容易,尤其是里頭還有點海參!

這個時代的海參,好像也沒有養殖的,都是原生態的啊!

可惜,他們這里養不了海參,要養的話,也只能養點魚了。

他現在還沒想到養魚,先種糧食弄菜棚子要緊,而且他們前頭那條河,因為在十八里鋪拐了個彎兒,水流平緩,魚蝦豐盛,不需要特意養,就能吃到野生的好東西。

過去聽說,北邊是「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里。」

以前他不信,覺得誇張,可到了這里才知道,並不誇張是。

不光是有野雞和狍子,魚,還有野狼和貉子,野豬!

這邊應該是比北邊更北的地方,他沒出去過,看不出來,東北府雖然是省會首府,卻是百年前聖太祖親自督建起來的,並且直接命名「東北府」。

他無法考證歷史上存在的各個城池,跟北平府對應,沒有一個參考物,他也不知道這里是哪里。

原主很少出去走動,他憑借的也是書中大概的地名,才能直達搜那么多的事情,但是也不敢細究。

因為細究就會發現,驢唇不對馬嘴。

這已經是一個架空的歷史了,他看到的和他知道的,明朝以後,都不一樣了。

他的歷史也不是多么通,哪兒知道那座城,是明朝的時候有的?哪座城,是清朝的時候建造的?

所以一般他只說個大概的地方,不敢說地名,不敢確定任何事。

小於舉人圍著年貨轉了個圈,看到了很多好東西,卻了他為才發現,自己還有很多好皮子。

趕緊都拿出來,讓宋嬸子和巴宋氏做衣服,一人一套大毛衣服,自家還是供得起的,還給兩位先生也做了大毛衣服和大氅,當做新年禮物。

過年就是忙,大家忙著准備過年,這一年最重要的節日,於家和往年一樣,三牲,頭都上了大供,肉都吃了。

過年很熱鬧,大年三十的上午,石宏大終於可以跟於良吉和於寶寶一起,迎接了灶神,中午,石宏大邁進了於家祠堂。

當看到供奉的牌位是六個的時候,石宏大一愣。

那上面,有於父於母,於家大哥和大嫂,還有一個空白的牌位,於良吉沒給說法,他試著問過一次,沒問出來,就沒再問。

這新添上去的牌位,是他母親的,是個新刻好的靈位,上書「於門張氏之靈位」。

石宏大也想過給母親立個牌位,但是還沒來得及跟小於舉人說,沒想到小於舉人就做到了。

這是石宏大第二次進於家祠堂,第一次是結契的那一晚,他進來上了一炷香,小於舉人很認真的在嶄新的族譜上,寫上了他的大名,這一次,於良吉在族譜上,也寫了於門張氏。

上了高香之後,跟往年一樣,於良吉分了三十份新年禮物,老村長家的重三份,車爺爺家的厚三份,孫大爺家的也多一份,開始送年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