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13(2 / 2)

再加上這幾年十八里鋪著實沒少賺錢,他又打鐵,自家蓋了房子之後,他就想著將打鐵鋪托付出去,可村里沒人接!

皆因打鐵太累,平素大家還要種地看菜棚子,弄果樹等等,一大堆的活兒。

本來冬天是農閑時節,可冬天他們還要燒菜棚子賣小番茄牛奶草莓,忙活的很,竟是一年都不得閑,偏偏賺錢極多,家家戶戶都換了房子。新砌的房子都是磚瓦房水泥料,整個十八里鋪井井有條。

還每家都挖了水井,並且為了聯通,還都有小密道相連,還是石宏大給出的注意呢!

說是以防萬一。

這小密道也就自家人知道,且這房子是傳給子孫後代的,這輩子用不上,誰知道下輩子能不能用上啊!

日子好了,邵鐵匠也上了年歲,再加上他的那條腿,陰天下雨的時候會不舒服,這兩年劉全森已經說了,不許他太操勞,恐到老了留下隱患爆發就不好了。

「所以就想著,鐵匠鋪子關門吧,可村里有規定,沒有鐵匠鋪子的不能成為村子……」蒙朝規定,有村醫,有雜貨鋪子有鐵匠鋪子才能成村,這是最基本的構造,張家村原來還有布庄和成衣鋪子,學堂,如今十八里鋪也都有了。

「也好,您也不必忙碌了。」於良吉點頭。

從此,十八里鋪的打鐵鋪子改在了緊挨著侯府的那處,起了個很大的鋪子,而侯府里頭的這個拆了挪到了外頭,兩個師傅的家人也一並挪了過去,十八里鋪又添了兩戶人家。

老村長樂呵呵的去縣城填報人口,還半是惱怒的跟人說,自家村子春宴都要吃出正月去了!

殺豬飯也要提前開吃雲雲,惹得別人羨慕不已。

誰不知道十八里鋪的大名啊!

原來那么個窮鄉僻壤,現在成了遠近聞名,村子一般人都不可能給落戶,聽說他們首付蔣老板想落戶十八里鋪都沒落成!

十八里鋪換了打鐵匠,不是什么大事,也沒人關注,於良吉整天畫圖紙,琢磨著怎么弄割機。

這玩意兒是個細活,和兩個打鐵師傅一起討論,他只能給予建議,實際上需要人家動手。

兩位鐵匠一個姓郭,叫郭大同,一個姓汪叫汪峰長,帶著的六個徒弟,都姓郭,是郭師傅的本家侄子,只是這六個都是孤兒,沒有家人,從小被郭師傅養長大,跟他學習打鐵的本事,而汪師傅則是郭師傅的師弟,算是半個一家子。

這些人來了十八里鋪定居,無形中,十八里鋪又長了人口。

不過於良吉不關心這些,他給的圖紙然後看他們打鐵。不過近日天熱進度並不明顯。

於良吉也不著急,他知道這事也急不得。

一邊研究者割機,一邊看著自己那些果樹,一邊打聽了一下外頭土豆種的情況。

去年大家買回去的土豆種,今年已經悉數下了地,長出了秧苗。

尤其是軍田那里,依照於良吉的話,間隔的很遠,這樣土豆就有長大的空間,又因為土豆種的高產,種的時候就更加殷勤些,只要風調雨順肯定會大豐。

轉眼到了七月因為天氣太熱了,於良吉干脆中斷了打鐵的事,只研究他的圖紙,暫時內有用鐵,只用了小木頭做了個模型出來,小小巧巧的,石宏大愣是沒看懂。

「你這么看就懂了。」於良吉扯著小模型往前走,後面的螺旋刀子齊刷刷的閃過。

「這個?」石宏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