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4(2 / 2)

成化天子眼中微露贊許之色,覃昌也感嘆了兩聲。

只有梁方看高亮不順眼,干笑著說:「想不到高公公一直惦記著崔案首,連他家一個鋪子的事都說得如同親見。」

高亮瞥了他一眼,凜然道:「不是我惦記著崔案首,是前些日子大興縣給工部上書,請工部在各地養濟院、醫署推行老人床,里面就提到了這是崔案首做的。皇爺當時雖未照准,卻也贊過那床一聲『有巧思』。梁公公事務繁忙,不知道此事,我卻要時時侍奉皇爺身邊,哪怕皇爺咳嗽一聲也要當大事擱在腦子里的。皇爺贊過的人,贊過的事,容的我不清楚么?」

叫他這么一串提醒,成化天子也想起了工部似乎有過那么一道奏折,更想起了崔燮這個大齡「神童」。

雖是個連詩都不會作的「神童」,但人品端方寬厚,孝義兩全,天子也沒完全忘了,只是無事不會放心頭罷了。成化帝想起自己對他的期許,便看了高太監一眼,淡淡問道:「他對家人,怎樣?」

高太監差不多也當崔燮是個自己人,自然處處都要說好的,忙答道:「這奴婢也不曾細問,只知道他為祖父風癱在床,便要人做了老人床,好叫祖父能時常坐起身,得久卧傷氣。大興縣因他捐濟孤老,曾去他家送了一道『積善人家』的匾,應當見得更多,皇爺要問,奴婢便去問一聲。」

成化天子聽著,微覺滿意。但因心里別有期許,對他的品行要求更嚴格些,還打算再多加考察,便對高亮緩緩道:「你先,替朕看著。待他那個……繼弟,回來,再,報與朕,看他如何待!」

第112章

皇上的喜惡,就是太監心中頭一等的大事。

高公公雖然沒親手過崔燮一份禮,就連敬獻皇上的美人圖都是侄兒憑真財實學贏回來的,可是關懷崔燮的心,一點兒也不下於關懷那些常給他送銀子的干兒子們。

為了叫崔燮滿足天子的期望,高太監自己一面向大興縣令探問崔家之事,一面從翰院調他的卷子,還私下叫了高肅過來,讓這位侄兒兼義子散值後去崔府一趟,提點崔燮管好家事特別是等他繼弟回來後,留心管教他,別留下那等叫人說嘴的把柄。

高肅朝著他笑了笑,拍拍胸脯說:「這是小事,爹爹放心,我保證教那位崔案首辦得妥妥貼貼!」

他說得隨意,但對聖命之用心也不下於乃父。因著這種泄露禁中語的事不敢大辦,待天黑後才換了身不打眼的青衣,挑了輛小車坐到崔府,敲開了府門。

崔燮彼時正倚在沙發里,看著一部薛河東的《讀書錄》。

在縣里的時候,林先生講《詩》雖也講透了朱子的《詩集傳》,可因為他自己也不是什么理學大師,講課時重訓詁而輕義理。到了國學就不一樣了,訓詁都是學生們入學前都該吃透的,教官都是進士,大儒,講的偏重義理。

而這義理還不是單純背下程朱著作就行。明代雖然尊朱熹傳注,可每位治經的大師私底下都要借著程朱理學發展出點兒自己的哲學理論的。雖然明代哲學真正飛躍發展、脫出理學窠臼還要等到王陽明悟道,心學誕生,可是在王陽明這種「千載之英」出世前,也有不少「一時之標」的理論要學。

林監丞講一首詩,就要引不知宋儒和本朝先賢作的注釋,他就不能只記筆記上的一鱗半爪,也得借來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