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1(2 / 2)

不是要捧福壽班,只是要捧謝千戶。

崔燮微微一笑:「你店里抓緊把印的院本印出來,叫他們凡想要的,買個院本回去學就是。要做東西的你也告訴他們那幾個匠人的地址,叫他們也跟著賺些銀子,咱們官宦人家,還不至於要掙這些娼優樂工家一點賣命的銀子。」

計掌櫃如今賣賣得日進斗金,眼看著院本又能賺一筆,也不把些小錢放在眼里,痛快地說:「那院本印早出二三百本了,就只看公子要不要賣。」

他估量著出貨量和效果,決定再抻一抻:「等福壽班唱完這一輪就賣院本,等到別家也排出戲,唱過一輪,我還要印一套詩文集。」

出院本時先生們都要披馬甲,詩文集倒無所謂了。只要時間往後推推,等到全城都風行起這出《王窈娘琵琶記》,文人們自然會寫詩詞評論。

那時候大佬們出一本觀後感集,不熟他們的人也猜不出他們是作者,更會因為名人效應激起第二輪、第三輪的觀劇熱潮。

中秋正日,《王窈娘琵琶記》如期上映,一曲而紅,險些打壓了正版的《趙五娘琵琶記》,搶占《琵琶記》這個名字。

京里處處唱《窈娘》,人人說錦衣衛。就是最孤直的書生們提起錦衣衛來,說的也不再是緹騎意氣熏天,欺凌弱小的惡行;而是錦衣衛謝千戶帶人擒獲黑衣盜,又做主義嫁窈娘的故事。

錦衣衛們一時間居然成了勇武義烈、風流俊俏的代名詞。

街上的男男女女都偷窺著巡街的緹騎,他們也不曾呼喝眾人,而是把腰帶束得越緊,腰板兒挺得更直,神抖擻,引得無數少女芳心可可。

這股風氣還不單只在民間刮,更有高百戶在宮中獻戲,連成化天子也愛上了《王窈娘琵琶記》,提拔了個會破案的謝千戶做試鎮撫使。

民間怎么稱贊錦衣衛,御史們不會管,可皇上要提拔朝奉官,不上幾本奏疏他們還吃什么飯?

雖說錦衣衛例來就不歸六部部推、廷推,天子要怎么傳中旨就怎么傳中旨,但這回不一樣!雖然謝瑛這個人肯做事、有資歷,還帶得錦衣衛風氣日上,不騷擾百姓,他們也查不出什么不是來,但這回天子是因為看了一部戲而要提拔戲中人物,這是因戲用人,不看資歷,不合朝廷體制!

這是開了幸進的口子,萬一以後大伙兒都學會了寫戲自薦呢?

必須彈劾!

天子連朝都不上,內閣也不愛見就不見,還管他們上幾本奏本?自然仍是想看戲就帶著愛妃幼子看戲,想陪萬貴妃就在宮里守著貴妃……除了萬首輔連載的奏折,別的都是挑著閱覽的,根本不管他們說什么。

三位閣老叫六科給事中、十三道御史一天幾道奏本地推著,不得已坐在一起研究怎么勸天子。

次輔劉在上回汪直倒台時沒和萬安同上奏本,此後恩寵日疏,名聲也落下了,一直琢磨著要找個機會撈回名聲,硬聲說:「這個時候自當由我等大學士連名上本,請陛下宜棄此淫戲,多看宮中舊傳的善本!」

萬安雙手攏在袖中,安撫他:「古直的脾氣還是這般直率。但咱們內閣學士一身恩榮皆出於上,如何能效那些只求自己官聲的小臣,不顧君臣之恩,逼凌天子?」

劉吉這個三輔更是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