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86(1 / 2)

不能自己排演案情了呀?

一家子姐弟心意不通,險些釀出了讓國舅們逃不了作業的悲劇。幸好天子聖明,沒聽皇後之言,斟酌出了個正經主意:「兩位內弟年紀尚小,不合去北鎮撫司那等凶煞地。他們有崔愛卿教導,此事也不急在一時,來日謝瑛若再辦好什么差事,論功行賞時,朕便賜他一處離著崔家近的房子……或是等崔燮有功,賜他一處與謝家相鄰的宅子,總之叫他不當值時方便教導你們便是。」

第227章

張家兄弟自不知道他們討的賞正是崔先生最想要的,要完了想起先生嚴令他們不許找聖上索要賞賜,都有些心虛,回家後切切地互相叮囑,半個字也不敢跟先生提。

崔燮只看見他們入宮一趟,人忽然就乖巧了,寫入宮朝覲記都不用人催促,兄弟倆坐在屋里吭哧吭哧就都寫了三百多字出來,以為他們是懂了外戚的責任使命,心下十分欣慰,特地趁元旦長假帶他們去了一趟謝鎮撫家庄子上玩。

崔衡與崔和卻是要走舉業這條道的,沒那個天天玩兒的命,讓兄長留在家里,每天早晚去陸先生家里讀書。

陸博山已是將家中妻小都取回京里。他新賃的宅子在南關外,地方便宜,院子倒和崔家差不多大。家里也有兩個男孩在讀書,大的和雲姐年紀差不多,小的也有十歲出頭,老家還有個大兒子,只是因要應童子試不便進京,在家依祖父母和叔嬸而居。

崔家兩個孩子進了陸家,就像得了兩個小陸先生做學友,成天就是之乎者也、子曰詩雲,還不及在兄長手下的日子。起碼家里偶爾能看個閑書,陸家連閑書這個概念都沒有,陸公子們不讀四書五經時也就只看些時文制藝,連古人的游記散文都不碰。

跟陸家兄弟同窗了幾天,崔衡的心靈也得到了升華,原先因為跟兩位不用科考的師侄相處而略略浮躁起來的心也平和了。他現在已經不想著父親的蔭監,也不想著小時候那樣的紈絝公子日子,就想早點考過縣試、府試……娶個媳婦。

他就比兄長小兩歲,也是個十七八的大小伙子了,如今只能伴著聖賢書過日子,也是冷窗寂寞、孤單難捱了。他們家鄰居差不多大的書生都成親了;雲姐也正在大哥同窗、同年家的子弟里挑人;就連崔啟那小廝,聽說他爹都在鄉下給他說了個上戶家的女兒!那女家什么都不挑,只要狀元給主婚,今年三月間就要把女兒送進京來完婚。

他竟羨慕起了崔啟,羨慕他有個肯為他說親的好老子。

他那個遠在雲南的爹,怕是不會惦記他的婚事了。

別說他,就他那有出息的狀元兄長又怎么樣?打從去年考上了狀元,雲南就一封封地來信,一會兒給他訂親,一會兒又不許他成親,來來去去的,再加上祖墳那邊又出了些靈異的事,弄得大哥這么大歲都成不了親……或許一輩子都成不了親了。

崔衡想想就膽寒,相較之下,崔燮天天教訓他的「考不取秀才就不給你說親」「沒臉求人家把女兒嫁給紈絝子弟」之類的,倒還給他留了幾分希望。

若他親娘沒弄出那樣的事,他可能還在父母寵愛下過著紈絝日子,而不是像現在這般,有娘似無娘,有爹似無爹,唯有一個從前不怎么親的兄長成了他唯一的依靠。

回憶著前半生,他忽然想起:去年新皇登基後大赦天下,他生母徐氏應該也在遇赦的范圍里,這時候差不多該到家了?他大哥叫人送了小海京過去服侍母親的,若他們回到京城,怎么不給他送封信來?

他不想時也就不想了,忽然想起這事來,真如火燒眉毛,一刻也等不及,立逼著服侍自己的家人去徐家問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