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11(1 / 2)

里出來又發配到邊關榆林納米,又是半年未歸。他們大哥在翰林院做官走不開,兩個小的只好在遷安侍奉祖母,每天顛簸著進城讀書,只盼父親早歸,放他們還京。

直熬到九月初六,京里的錦衣衛風氣都刮到遷安了,崔榷才終於有了消息。卻是病體纏綿,雙腿軟弱難行,身邊還跟了個仙風道骨的方士,說是會治病的,一刻也離不得那方式。

崔燮派去迎他的仆人往京城崔府遞了信,卻不能把這個欽命發回原籍的老爺也帶回府里,只得雇了車、帶了葯,浩浩盪盪地送他還鄉。

崔老爺這一病可不尋常。

他在詔獄里本就被寒濕之氣侵了體,到邊關那幾十板子又打得皮開肉綻,傷了筋骨。可正該心養傷醫治的時候,他們身上又偏偏沒銀子了,只好一路靠當賣東西,忍飢捱餓地回來,腿上的傷始終沒長好,皮肉都干損了,走路也無力。

去時五十天尚嫌長的路程,回來竟走了三個多月,到家時人人都瘦了十來斤,崔老爺更是骨酥腰軟,站都站不起來了。崔家去迎他們的家人去了一批又一批,竟有幾撥人馬和他們對面相遇都沒認出來的,生生又把崔老爺獲救的日子拖了好些天。

虧得中間他們運氣好,遇上了個正到處雲游的道士,給了崔老爺一枚金丹,治得他面色紅潤,人也有神了。那人還給崔老爺講前生今世,因果業報,說他命中有一道坎,只須修身養性幾年,以養福德,跨過了便能憑子孫功業得個封贈。

這道士橫跨道佛兩家,口才絕佳,將積修功德、羽化飛升之事講得仿若伸手可及,講得崔老爺深信不疑,不顧自己連飯都吃不上的窘況,要留他在家里供奉。等到崔家人終於認出他們一行,那道士已混成了老爺身邊須臾離不得的師父,跟著他們到了遷安。

崔燮看著信里那道士的做派、話語,下意識就覺得他是謝瑛安插到崔榷身邊的卧底,目光不禁轉向兩條街外的謝府。

但因有家人立在眼前,人卻不方便過去,只能吩咐他們:「老爺身邊既有高士,咱們家也不可怠慢了。撥些銀子給他裁衣裳,買吃食,叫他跟老爺住在一起,兩位公子撥到遠些的院子里。那邊剩下的人也不必急著回來,服侍老夫人、老爺、替我盯著兩位公子讀書要緊。」

還有……家里都養上道士了,今年清竹堂得印幾本道經賣了。

第243章

錦衣衛大雜劇演得熱熱鬧鬧,轟動京城,幾位作者也都是事業聲名兩得意,平生快事無過於此。雖說劇本都是披著馬甲寫的,一時半會兒誰也不能脫,可看著滿京流傳的論、書、記、評文章,作者們心里少不得還是有幾分暗喜的。

而那戲演到一半時,又有喜上加喜翰林院的《憲宗實錄》修好了,於八月廿四日進呈天子。

修實錄可是翰林官最實在的政績,凡參與編纂之人,修完了都要有所升遷。吏部便擬進監修實錄的編篡官們各一階官職:如劉首輔從謹身殿大學士遷至華蓋殿大學士;徐學士加武英殿大學士兼戶尚;李東陽這樣仍在侍講學士職上,不夠資歷升遷,便只兼了太常寺少卿,多領一份俸祿。

而崔燮這個從六品修撰恰好得了前輩剛空出來的侍講職位,短短四年多便升到了正六品。二十歲的正六品京官,還是翰林院這樣清貴的衙門,比他爹被罷職之前最高的從四品參議都值錢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