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46(2 / 2)

今科考官正是謝遷、王鏊兩位八股名家。兩人的文章祝枝山都曾讀過,亦能成誦,還買過謝遷的《科舉必讀筆記系列之翰林名師謝學士講大學》與王鏊的《制藝文章名家講練》,這科會試簡直正撞進他手里,再沒有寫不好的了!

弘治九年這場會試,竟是才子競出、名篇星列之時。

王守仁、李兆先等素有才名的京中官宦之子皆在這一榜上錄名,又有王鏊在吳中做考官時取中的祝枝山、顧同時上榜。此外,陝西、山東更有兩位文章詩詞能掩壓一代的才士同時上榜正是前七子之中的邊貢與王九思。

三月十五日金殿問對,王守仁果然不父長輩寄望,摘下了今科頭名,李兆先、祝枝山也在二甲之內,與王九思一道選了庶吉士。先一榜入朝的李夢陽終於結交到了志同道合的好友,一群新出才子都聚在李東陽茶陵派旗下詩詞唱和。

可這群年輕人卻不知道,他們中間其實潛藏著兩名存心不純,正拿一雙編輯的眼評估審視著他們的人……

兩位國舅的《少年錦衣衛》才刊了一部,正等著人寫稿子呢。

祝、王兩位編輯養氣功夫都極深,並不是見個才子就急著拉人寫稿,而是先在平常的詩文來往中默默觀察對方的文風與性情。

說好了送人文章,一拖拖幾十天不給的不行!

寫詩時叫事一驚就斷了思路,後面的句子就寫不出來,還把詩送給別人續寫的不行!

好好的詩文寫到一半兒就擱筆,往後不再續了的不行!

寫人題景多添私心,不依著實情寫的不行!

為人好勝心太強,不能按著編書人要求改稿的不行!

……

滿朝才子叫他們挑剔了個遍,最有資質當好作者的竟是李東陽。王守仁默默地把這位正寫著錦衣衛正篇的閣老從心中抹去,安慰祝枝山:「反正國舅們遇不上大案子了,咱們不急著選人。」

祝枝山默默點頭,也同意再多作觀察。

他考中進士之後,便有足夠的時間寫稿,按理說張家兄弟得塞給他不少案子寫。可他自殿試結束後,張鶴齡兄弟也叫人來賀喜了幾回,送了不少東西,卻總共只送了個錦衣衛都指揮僉事陳雲瀆職案來,他一個人就能寫得過來。

他前兩年在家鄉還發展了個好友唐伯虎,三年後也要進京趕考,照這勢頭,他們還真不著急挑作者。

兩人都感慨張氏兄弟長大了,不那么汲汲營營地求名了,卻不知他們兄弟不催稿,其實是因為辦的大案少了。

自打他們從李廣身上嘗了甜頭,就好上了抓行賄的奸佞這一口兒。兄弟倆釣魚執法釣得太勤,名聲在外,儼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