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55(1 / 2)

若連第一步都沒做到,後面的如何能算真的做到了?

天子在沖擊之下,念頭越走越偏,忍不住出言問道:「如何才能叫咱們大明官員都能真正格徹了這些物,明天理、致良知,為朕治得一個太平天下呢?」

崔燮原以為天子看完大豆授粉原理,得問他雜交小麥、水稻怎么弄,正愁著不會呢。沒想到皇上跟他們普通人的思維高度就是不一樣,一下子就從農業技術轉向了治國平天下。

他思索了一下,忍不住夾帶私貨:「以臣愚見,若欲窮究物理,可有兩條路:一是將一物剖析至極細微處,明其本質。譬如這花,咱們將其分為萼、蕊、瓣等,細觀每一處的用處,便知此花授粉結子的道理,而以此又可以以此花推知別的花也是一樣地傳粉結實。」

王太監笑道:「奴婢正試著……」

弘治喝斥一聲「怎可在先生面前搶話」,又溫和地對崔燮說:「崔先生只管說。」

崔燮也不客氣,抓緊時間灌私貨:「另一種則是增廣見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咱們大明頂尖兒的人才都在朝廷中,已殫竭慮,為陛下用盡了一身之能;而大宋之外尚有許多國家,那些國家中也有有才之士,有書籍文章流傳。不論其學說是否簡陋,必定是發我華夏未有之議。若使我國才俊之士學之,取其華,去其糟粕,必能更充所知所不足。」

弘治天子瞠目結舌:「豈有求諸化外蠻夷的……」

天子不是很堅定,崔燮倒硬氣起來,直言諫道:「既是天理,便是這天下不易的道理,人稟天地之道而生,法天地而學得的,都一樣是天理。」

「陛下常見屬國來朝覲的使者,可知其一樣能通我大明文字,讀我漢幫典籍,亦非茹毛飲血,不通教化之輩。除這些小國,海外極遠處更有許多國家,國中亦有肯格物窮理的才子。倘能搜得其書籍,延致彼國才士,施夷長技以制夷……」

錯了錯了,這句話明朝還沒有呢。

他搖了搖頭,正要換個說法,卻見弘治天子已低頭思索起來了。

弘治與成化一樣,都是脾氣好、寬容肯納諫的君主,唯一區別就是憲宗納了之後不聽不用,弘治更容易被朝臣勸服。

他有些為難地說:「海禁不可輕開。而且昔年三寶太監的寶船隊出海,甚是勞民傷財。內閣且不說,劉副憲與兵部馬尚書第一個就不會答應……」

劉大夏在歷史上還有鄭和資料的傳聞呢。不過在他在朝里倒沒聽人議論這事,只是說起出海,連李大佬都有顧慮。這也是當初下西洋的船隊太燒錢,幾乎掏空了國庫,把朝中諸公給嚇著了。

不過他還年輕,熬得過那些老臣,總有實現抱負的一天。

崔燮便露出個淺淺的笑容,溫聲道:「是臣無狀,見陛下寬容,不知不覺便說多了。不過孟子曾說舜生於東夷,文王生於西羌,聖賢所出尚不必有常處,何況是能讀書知理的才俊呢?若陛下肯召才、求書、命人尋覓海外良種,厚給賞賜,則寶船不必出海,而四方才士必踴躍來奔矣。」

才士來不來他不知道,但若能有皇上下詔求書、求良種,那些海商海寇們說不定就能聯絡上歐洲海盜,弄點兒數理化書,再把美洲、非洲出產的土豆、玉米什么的運過來。

大明見有的山葯、芋艿產量也極高,但是不如紅薯和土豆耐旱耐寒,秫、梁等粗糧也不如玉米高產好吃。

至於科學研究方面的書嘛……滿國子監都是學生,平常也該算術課,多加個外國來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應該也學得過來。

反正國子監是五年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