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64(2 / 2)

如今會試平平安安地熬過去了,只要再把殿試熬過去,應該就沒事了。

他到路邊找了家茶鋪,遞上幾錢銀子,叫小二把這名單送回家,得家里關著的那三位考生苦等。

其實他本來也想叫三人出來看看榜的,可考完回家那天,唐、徐二人就又犯了狂傲自負的毛病。

會試最後一場策問題中的第三題,是一道超綱的難題,從場出中來的舉子幾乎個個都不知道其出處。和哥自然不知道,只能按著題面的意思胡亂答了,唐徐二人卻因家中藏書極豐富,看過前元名儒劉因的《退齋記》,知道那道題出自何處。

那是劉因借著批評道家學說,暗譏當時的大儒許衡屢次因志不伸而辭官退隱,又在隱居之後復出為元廷做事,刺其以退為進,通過隱居而求官的文章。

如只看題面,論的是學者在學習聖賢文章時如不能審明細辯,則表面上學的還是孔孟之道,實際上已落入了伯夷、柳下惠、禪宗、老子等偏離於正道的學說中。而若以原作通篇之意觀之,就該知道這道題的落點在於批評許衡學孔孟、以儒道自居,而實則行老氏「以術欺世」之道。

徐、唐二人都看過此書,這道題真是撞到他們手里了。出考場後又聽到那么多舉子都抱怨不識此題出處,兩位滿腹詩書的才子更是要讓這本《退齋記》給漲圓了,互相吹捧起來沒完。

唐伯虎更是在晚膳時宣稱:「今科我必為狀元!」

徐經賣力捧場,崔和羨慕地看著他們,來蹭飯的祝枝山也跟崔燮大誇唐寅之才。

昏暗燭光之下,卻沒人看出崔燮的臉色微微變了。他抿了抿唇道:「果然有志氣。我記得當年守仁賢弟也曾寫過一篇《來科狀元賦》,誓要在下一科取中狀元,其父王學士欲成其志,便全力輔導他讀書,後來果然如願。伯虎既然也有此志向,我雖不及王學士高才,卻也少不得要盡一盡心意,這幾日幫你好生准備殿試。」

唐寅那副躊躇滿志的神氣頓時散盡,猶如霜打了的茄子似的,吱唔道:「我們已經模擬了許多篇策問,眼看著殿試在即,是該放開文章,養養神了……」

崔燮垂下眼,冷然一笑。

從那以後,或者說從進了崔家以後,徐、唐二人就沒再出過門。崔燮親自出了十余道時務策問,打著幫助唐寅考上狀元的名義,把他們倆人關在家里接著模考。

如今會試榜發下,三人中有兩人沒中,家里的氣氛也是有點凝重。

他回到家後,和哥低著頭悶悶地見禮,徐經神色也有些悵然,就連唐寅也不似放榜之前那么傲氣,帶點失落地說:「枉我與徐兄做對了那道題目,竟還不如那些沒讀過《退齋記》的人么?」

徐經也道:「是我小覷了天下才子。原來不只我們……」

崔燮擺了擺手,再不跟他們客氣:「你落第不在策試,而在七篇制藝。你的時文做得文字當、布局中規中矩,一言一句都極合乎經義。擺到童試、解試考場上,都是能叫考官眼前一亮的好文章。」

「那怎么,」徐經訝然道:「難道崔大人早看出我的文章是取不中的?那為何又一直逼著我做模擬……」

崔燮搖了搖頭:「我又不是考官,怎么知道你的文章能不能取中。我只是看出了你的文章有一點毛病,卻不是憑讀書做文能改過來的你的文章里寫的都是先賢之義、與你來往的才子之意,卻缺了你自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