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73(1 / 2)

野菜羹強。

李布政還送了他一匣番薯,叫他帶回家與家人一同嘗嘗新。回到家里,天子的賜食也送來了,是致致的一小簍番薯,約有十余斤,表皮光滑干凈,紅殷殷的,叫人看著就想起烤紅薯。

他有十多年沒吃過烤紅薯了,想起來也是心酸。

崔燮再不客氣,立刻叫人取火盆來,挑細選了兩個略小的埋進灰里,晚上煨熟了和謝瑛共享。還有幾個小的他叫廚子拿去蒸熟,剝了皮和上雪白細面炸成點心,送給京里的三個弟妹共嘗。

紅薯太珍貴了,最好最大的得留著作種,大家吃點兒摻假的吧。

這紅薯也不光他一家有。福建送進京的紅薯也有數千斤,京里的勛貴和高官都能分到幾斤、幾十斤不等。翰林院官員們每人都能分著一份,閣老分的更多,李東陽就想趁著元旦假期辦個詩會。

番薯詩會。

茶陵派旗下的少年詩人們聞聽這成事,都要踴躍參加,唯有他的親弟子崔燮耷拉著一雙愁眉,不想湊這熱鬧。

他的確有正事,還得給天子寫圖文版的番薯栽培、食用指南呢。

李兆先替父親安慰他:「前日賜食之後師兄寫寫過謝恩詩了,再參加一回詩會又能怎樣?師兄你到時候只是不寫,坐在上首跟父親一起評這些詩作就是了。」

崔燮深深嘆氣:「罷了,到時候非有人要我作詩,李師弟還是要幫我一把。」

既然老師要辦番薯詩會,做弟子的也得盡心幫忙。他是幫不了作詩了,但貢獻了不少往番薯里摻假,顯得菜量更多的法子:如摻藕粉做成水晶番薯丸子;以番薯作餡、糯米粉做皮的糯米湯圓;番薯泥碾細如澄沙似的糯米松糕;自己家做過的炸薯餅;番薯、山葯、芋艿三樣蒸制成泥,夾上棗泥、澄沙餡的番薯花糕……

紅薯涼粉、紅薯粉條雖然也好吃,但是太不出數了,不合用在這宴會上,還是等今年豐之後再做吧。

他一邊指導人做,一邊把整完形好看的點心畫下來,順便寫他的番薯食用指南。

李老師和謝閣老、陳太常卿家那幾簍紅薯叫他調著花樣摻進了數倍的米粉、面粉、薯、芋面,再添些蜜糖調味,省料又體面地招待了一院子才子。

眾人吃著御賜的救荒新品,議論著今年邊關的大勝,還有今年冬天城外給流民修築的暖房,越說越激揚,滿腹豪情慷慨奔流,紛紛取紙筆作詩。

如今國朝有了盛世氣象,幾篇新詩中也有了追攀盛唐的雄渾豪氣。李東陽從中咀嚼出些味道,深覺驚喜,滿意地點評道:「舊日見人學盛唐、李杜之詩,皆極力摹擬,不但字面句法,並題目亦效之,開卷驟視,宛若舊本。這幾首雖也有幾分擬學盛唐的味道,卻能品得流出肺腑之情,可在諸卷之間卓然立出了!」

他自己對唐詩研究極深,深得其中三昧,早年在中秘庫看書時,從未見過的詩集,讀上兩首就能猜出是白樂天之作。而對宋詩、元詩、明詩也是隨口可鑒,他評這幾首詩有唐詩韻致,那便是真有唐詩意象。

幾位大家在上面評點佳句,又呼作詩的人上前詢問。

崔燮在燭光下看著幾名意氣風發的少年才士從人群中走出來,言詞敏捷、流利如珠地回答前輩大家們的提問。而這些才子中隱隱地以一人為首,那人對詩的理解果然也比別人更高,慨然答道:「言斯永,永斯聲,聲斯律,律和而應,聲永而節。言弗睽志,發之以章,而後詩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