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74(2 / 2)

劉瑾好容易勾起太子一點興致,轉眼間就讓人擠進來,勾著太子研究怎么改良土壤、防風固沙去了。

太子對西北的漫天風沙,風吹吹會移動的沙丘,都充滿了浪漫的想象。不過身為一個關心軍人百姓的太子,他想象完了自己騎著馬馳騁在沙丘上的景象,還是更想知道怎么治理風沙。

轉天聽課時,他就問了崔先生。

太子主動關心邊陲百姓生計,這就是要做賢君的征兆!

幾位講官感動不已,崔燮也有種在改變歷史的自豪感,然而怎么防風固沙,保持水土……他還真不大記得了。生物課上講過的什么水循環、生態圈的知識他都留給上輩子了,唯一記得的一點兒就是要退耕還林,恢復自然生態。

那一帶有胡楊樹沒有,好像只有這種樹能栽在沙漠里?

崔燮實在不大懂這個問題,但從太子到講官前輩們都那們信任地盯著他,仿佛他就該無所不知似的,他也不好辜負眾人,只得擺出一副名師的態度說:「此事臣不知,不過殿下能知。」

小太子叫這答案震驚了一下,訝然道:「這世上竟有先生不懂,孤卻能知道的事?可孤也不知道啊……」

崔燮笑著搖了搖頭:「臣不知,是因臣自幼生在北直隸,既不知延綏地方氣候,也不知其土地、物產如何,如何能想得出治理的法子?而殿下要知道卻不難,我大明歷代牧守官員、將士、鎮撫太監定然早記錄下了彼處的節候、風土、山川物產,殿下叫人取來記錄,看何處有山、何處有水、何等土地能生何長何種糧食或野草……」

「就是荒土砂丘中,也會有野草生長。殿下只看那些地方原生著什么野草野樹,叫人引水栽種些個,若能將荒土黃砂覆蓋住,往後再起大風時便也不易揚砂了。」

至於為什么種樹種草能保持水土,這個就叫太子回去自己觀察草根,拿個盛泥土的空花盆和種上花的花盆各自澆水,比較一下盆底流出的水量就是了。

他無形之中又給太子留了一堆作業。

太子倒不以為苦,反覺著這種學法比老師自己長篇大論一通的有趣,回去又把作業轉嫁到了太監身上,自己只負責最後指點江山就行了。但宮里找不出那么細的文書,太子要關心農事,不肯放棄,便求父皇下詔,叫九邊各地鎮守太監替他查清邊關水土狀況與當地林木野草。

太監們就是放出去當了監軍,本質也是服侍天家的,得了皇命,自然得盡心去辦。一時之間九邊文官、將領頭上都少了個鎮守太監制約,做起事來沒人掣肘搶功,接敵作戰時廝殺得都痛快得多了。

去年戰勝的殺出了甜頭,看了別人戰報的也學了戰法,往常只敢縮在邊堡里看著虜寇搶掠城鎮,滿載財物子女揚長而去的守將們也能緊閉城門,在堅實高大的牆垛後射箭、投石驅敵,撿回十幾具屍體報功了。

以前深印在眾將心中,以為韃靼騎兵縱橫關外,明軍不能對戰的念頭漸漸淡去,另一個念頭在眾邊將心中滋生出來。

這些虜寇是可以打敗的,他們也可以出關殺敵。

這念頭在兵部尚書馬文升,在幾位閣老、在中樞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