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77(2 / 2)

坐在鄰居家院子的地皮上,用著鄰居家的廚子,做熟了能好意思不請人家嗎?

崔燮坐在上首,宏這個客人坐下首,謝瑛在中間打橫相陪,一道品嘗安南向化之民送來的新鮮食物。

謝瑛叫人燙了五年陳的高梁酒,親自替高鄰和貴客斟上,笑著說:「今年福建進的花生也不多,我是托了兩位的福才能這么早嘗到貢果,這杯酒算是一點謝意。」

宏認真地答道:「我也是蒙和衷兄相請才有機會嘗到此物,怎能當這個謝字?倒是我這個客人叨擾了兩家主人,該斟酒道謝。」

他喝酒時拈了個炒得干生生的果仁,擱進嘴里嚼了嚼,頓時驚嘆:「說是豆,竟和咱們大明產的黃豆、碗豆、蠶豆都大不相同,這口感實難形容……」

又香又脆,卻又不是黃豆那種酥脆,而且甜咸皆宜,做成酪後更是細滑香甜,也不似豆漿那樣有股豆腥味。

雖然滿桌子擺的其實都是這一樣花生,卻不覺得口味重復膩煩。宏邊吃邊問這菜是怎么做出來的,謝家廚子就在旁應答,解說得十分詳細。

吃完小菜和點心,又端上了花生炒雞、花生蓮藕燉排骨、花生燉金銀蹄、醬燉花生等嘎飯。這花生香得純正,不染其他肉菜,只紅衣上略帶苦味,剝了皮隨便往什么菜里扔一把都甚好吃。

崔燮這個做主人的盡力招待,謝瑛坐得近,也不時給他讓酒布菜。宏吃完了,一部稿子也有了腹案,就要向謝瑛借那廚子,回去寫文章時好隨時詢問。謝瑛自無二話,當場就叫廚子跟他走,崔燮又命家人去裝一匣御賜的花生,叫他到家做。

宏辭謝道:「有廚子就夠了。我是東宮講官,這花生早晚也得賜到我這里,不必再偏你的東西了。」

謝瑛含笑謝道:「修撰要寫的這是關乎百姓生計的文章,回去空對著個廚子,不親眼看見他做菜,可要怎么寫?我也是伺候御前的人,陛下回頭自也會賜下花生,崔賢弟給你的你就先拿走用吧,回頭我的分他些就是了。」

宏推辭幾次,終於卻不過,連廚子帶花生帶謝家的酒都拿走了。臨行時崔燮送他到門外,宏還跟他感嘆了幾句:「有謝同知這樣的鄰居,是和衷的福氣啊。我家舊鄰居也沒有這么親厚的。當初陛下賜你這宅子,還有人說是與錦衣衛鎮撫使同住不好,怕你這文弱書生要吃虧,卻不料……不,該說是陛下早有知人之明,知道謝同知會照顧你。」

崔燮得意地笑了笑:「可不就是」

說了半句,又想起面對的是宏,外頭還有別人,忙又把話頭轉過來,誇起天子的仁厚來:「當初咱們陪侍陛下做題的人,如今哪個不得厚恩賞賜?陛下寬仁溫厚、又善納諫,有仁君之望,不然怎會有海外僑民來投?」

從宋末元初就為避禍亂逃到安南的舊民,大明立國後,那么多任皇帝在任時都沒回來,偏在本朝歸來獻良種,豈不正因為當今天子聖德過於父祖么?

宏琢磨了一陣,認真地說:「確實由陛下寬仁所致,不過你也有份首倡之功,今年寫賀表時該提一句。還有紅薯畝產六百余斤的糧食,足可算作祥瑞了。」

崔燮忙謙虛了兩句,又問他:「明年元宵節,兄要去何處游樂?」

家有兩位叔伯在京,宏和妻兒肯定要跟著叔父們一同過節,想出京也出不去,頂多是元宵那幾天出去看看花燈、陪妻女出去走百病而已。

崔燮便道:「那正月十九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