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4(2 / 2)

30第三十一章

外面大雨噼里啪啦的摔打著地面,風獵獵作響,呼呼的吹進所有人的心底,該怎么辦呢?有些人還是一片茫然,有些人已經在腦海中詳細的列了做法,有些人還等著別人說了什么自己好反對一二或補充二三。

「陛下臣以為大雨不足為患,也就現在下得大一些,過不久就會停雨,無須為此多慮。」工部侍郎出列提出自己的看法,這種看法不只是他一個人的,可以說是代表了在場絕大多數人的看法,但只有他一個人站出來說了而已。

「卿說的有理,可是如果這場雨連綿不斷的下上四五天,六七天呢,哪有該當如何?到時候再讓各位出來商討一二,是不是太晚了。」這場雨會斷斷續續的下上七天,前世的時候,趙恆煦也不在意,認為最多下上兩三天就停了,誰知大雨一反常態,斷斷續續的下了七天,七天啊,多少結構疏松的房屋倒塌了,這還不算,大雨導致京城物價瘋長,百姓民怨沖天,差點兒釀成大禍,壓制下來後又出現大量的傷病,上吐下瀉、發燒咳嗽,還以為是瘧疾肆虐,差點兒就將感染的百姓一把火燒了,還是白芷的同門師兄發現了其中的蹊蹺,原來是百姓們飲用了受到污染的水,才導致的。

再加上之後的東西,更是讓人詬病於是他趙恆煦不仁。大雨,就是上天的第一場示警。

工部侍郎讓皇帝一反問,也不得不思考,如果這場雨並不像想象中的那樣一兩天就停怎么辦,下意識的豎起耳朵聽著外面的情況,大雨滂沱傾瀉而下,如果,就是如果,下個四五天、七八天的,可以想象到時候的京城會是怎般模樣。工部侍郎王友晨是跟隨著趙恆煦的舊臣,剛才那一絲絲不滿瞬間消失,迅速的傾向到陛下這邊。

「陛下,臣以為應該排查房屋,京城多有年代久遠卻少整修的住房,大雨易導致房屋結構疏松,最後塌陷。」

「臣附議,京中房屋,例如如意坊、長條坊、思恩坊,房屋建造多有混亂,且年代久遠,甚少修繕,大雨極有可能導致塌陷,因極早做出安排。」工部尚書出列附議,並提出自己的建議,他不是趙恆煦的老臣,而是宣帝時期就當上了工部尚書的,對京城情況甚是了解。

如意坊、長條坊、思恩坊,特別是長條坊,那就是京城中的貧民窟,三教九流多聚於此,人口復雜,流動性也極大,所以那兒一旦出現疫情,控制起來不便,也極易形成民怨,畢竟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都要死了那管得了那么多。

「兩位愛卿所言極是。」趙恆煦點點頭,看向工部尚書的眼神也都有欣賞,沒有想到這老頭兒還挺行的啊,他還以為這老頭就只會在上朝的時候打瞌睡呢!「那依兩位愛卿所言,應當如何安排?」

朝堂上進行著討論,時有爭辯,還是有人不贊成的,認為雨只是下一時,不用多慮。但,還是有一撥人他們靜靜的站在自己的位置,即不反對、也不贊成,冷眼看著朝堂上的熱鬧,仿佛他們只是旁觀者一般,並不身在其中。

如果大雨明天就停,那么勞師動眾的皇帝就是沒事找事,政績上會不光,民心亦不所向;反過來,如果大雨持續日久,形成災禍,皇帝的做法並沒有得到什么好的效果,造成大量死傷,那也是陛下的不是。當然,他們也不會忘了還有一種情況,皇帝的措施是好的,也遏制了災難,唉,那只能說皇帝的運氣好,他們也無可奈何。

大雨傾盆,杜堇容背著手站在窗前,出神的看著被雨簾隔出來的朦朧,身邊傳來細微的響動,杜堇容猛地轉過身,眼神銳利如刀,看到了來人是誰眼神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