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87(1 / 2)

假鳳虛凰 星海拾貝 1246 字 2021-03-19

愣住,她趁勢上前攙住他的左臂,將他半拖半拽領進旁邊一間屋子,打開錦盒,取出里面的畫軸,徐徐平鋪在案幾上。

那是一幅水墨飛龍圖,畫卷寬五尺,長七尺,絹黃古舊,年代已然久遠,畫卷上四條巨龍張牙奮爪,鱗甲鮮明,仿佛隨時會沖破畫面騰空而去,恰是為「栩栩如生」四字坐注的。

那張僧繇作畫從來不用墨筆立骨,總是直接施以水,畫面具有強烈的立體感,極為寫實,號稱「筆才一二,象已應焉」,所獨創的「沒骨法」為後世畫家推崇,唐朝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都遠師於他。

黃筌亦是他的忠實擁躉,畢生仿效鑽研這一技法。見這飛龍圖筆觸傳神,靈氣變化的妙處叫人品味不盡,除畫祖張不詳,誰人有此功力?

少年們見這老兒爬在案邊全神貫注觀摩圖畫,那痴迷狂喜的神情有如淫棍遇嬌娘,餓漢見珍饈,看著看著竟老淚盈眶,激動得忘乎所以。

苗素嫌他耽誤時間,提醒道:「黃大人,這畫放在這兒,待會兒您愛看多久看多久,現在先談正事好嗎?」

黃筌點點頭,退後一步,理正衣冠,庄肅凝重地朝畫卷拜了三拜,問苗素:「這寶貝你是從哪里得來的?為何畫卷上沒有張祖師的落款?」

苗素娓娓道來:「相傳張僧繇曾在金陵安樂寺一處牆壁上畫了四條龍,四龍形態逼真,卻都沒畫眼睛。游客看了可惜,請張僧繇補畫龍眼,張僧繇推說畫上眼睛龍會活過來,眾人聽了都不相信,一致請他為龍點睛,張僧繇推辭不過,只好提筆為其中兩條補上眼珠。這一剎那,電閃雷鳴,風雨大作,二龍破壁而出,騰雲飛入九霄,而另外兩條沒畫眼睛的龍依然留在牆壁上。」

黃筌不住點頭:「老夫知道,這故事叫畫龍點睛,莫非這畫上的龍就是張祖師當日所畫?」

苗素說:「畫龍點睛不過是世人為誇耀張僧繇畫技而杜撰的典故,但張僧繇在安樂寺畫龍確有其事。安樂寺後來毀於戰火,人們以為寺中的壁畫也隨之湮滅了,有個人卻不這么想,此人便是唐代畫聖吳道子。他對張僧繇推崇備至,一開始學畫便師效對方的筆法,並竭力搜集張氏真跡,尤其是傳說中的『四龍圖』。他認為如此珍貴的畫作不可能不為當時的寺廟主持所寶藏,便查閱金陵縣志,找到那位主持的歸葬地,雇了幾個高明的盜墓賊,掘墓尋寶。」

黃筌聽得入神,見她停頓,猴急追問:「然後呢?找著四龍圖了嗎?」

苗素指著桌上的畫卷笑道:「要是沒找著,您這會兒看的又是什么呢?吳道子算得沒錯,那主持果將壁畫當做隨葬品,裝在三層寶匣里,再用石蠟厚厚密封,放於棺槨之內。」

黃筌又犯疑:「壁畫是畫在牆上的,如何又到了絹布上?」

苗素笑道:「您有所不知,古時有種專盜壁畫的小偷,先用一種特質的葯水浸濕紙張,蒙於壁上,待紙半干,輕輕一揭就將壁畫揭掉一層,這樣反復十幾遍,可將原畫完全剝離。再用秘法將這十幾層紙張確重疊,合為一幅,壁畫就做成卷軸式的了。當年安樂寺主持正依靠此法保存了四龍圖。吳道子掘墓盜寶,對此畫愛如性命,終生攜帶。天寶之亂時,唐玄宗避遷蜀中,傳召他入蜀做畫,吳道子於途中感染瘟疫,死在了蜀地資陽縣以北十五里的李家溝,屍身就地安葬,號為真人墓,四龍圖及其來歷也一並埋入墓穴。十幾年前西蜀滅亡,蜀地動亂,有流民掘開真人墓,盜得此畫,輾轉落到一個古董商人手中,被家父以千兩黃金的高價購得。現在願當做見面禮送給大人,望大人可憐我等冤苦,借力搭救。」

寶劍贈烈士,香粉送佳人,禮物只要送對了,沒有求不到的人情。黃筌這畫痴獲至寶,玩命的勾當也敢摻和,當下一咬牙,應他們要求給三軍統帥寫了封「原地待命,天亮再議」的書信。趙霽帶著信件金牌趁濃霧掩護沖入軍中,將信丟進主帥營帳,穿過封鎖線向益州城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