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8(2 / 2)

瑪得,不是一個個講究名聲嗎,怎么這個時候就不要臉面了呢。搞不清楚這堆人腦部結構的朱由校實在煩了,懶得再浪時間跟他們糾纏,不就是想保住張氏的皇後之位嗎。得,朕不廢張氏了行不。

雖說妥協了,但就讓朱由校就此放過張皇後那是不可能的。正在想招兒拾張皇後一頓的朱由校一聽魏忠賢如此建議,眼睛驀然一亮:

「魏愛卿所言甚是。犯下如此錯誤,張國丈的確不能再待在京師。魏愛卿擬旨,著張國丈即日起立刻,滾、咳...離開京城,回開封去。」

於是正在為張皇後復寵而努力的張國紀就被他的皇帝女婿,這么給趕回了河南老家。張國紀帶著一家子灰溜溜的離開京師後,張皇後就跟抽了氣神兒似的,再也生不起斗志。

張皇後為了向朱由校表明自己誠心悔過,張皇後竟然在坤寧宮布置了一間佛堂,每日吃齋念佛,穿著素凈、素打扮,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出現在人前。至於與她親近的良妃,也在她心死安靜禮佛後,也隨之沉寂。

不過良妃這樣,並不代表楊令月會放過她。當初關於朱淑是災星的謠言四起時,雖說認定張皇後從中插了一手,但就憑越來越沒有腦子的張皇後怕是不會想到這種一不小心就能將她們母女倆一起送進冷宮的謠言來對付自己。

楊令月有所懷疑,自然便讓了自己身邊這位擅長情報工作,隸屬於東廠人員的冬果去好好的查查良妃。果不其然,雖然良妃做得十分隱秘,並沒有線索直接表明就是良妃主使的,但也沒有表明良妃是無辜的。

前去調查的冬果說良妃心機深沉不可不防,楊令月也認為如此,所以就依了冬果的提議,趁此機會將良妃送進了冷宮,讓她待在那兒了此殘生。

當然良妃並沒有在冷宮住很久,當天啟七年朱由校去世,一切都塵埃落定之時,楊令月攜幼子榮登大寶,以太後之尊垂簾聽政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燒毀了冷宮。大火之後,住於冷宮的良妃不知所蹤,直到多年後,大明和歐洲各國通商,已經還政於兒子的楊令月才再一次見到良妃......

當然這是後事暫且不表,咱們接著說天啟年間的事。天啟四年,也就是公元1624年,席卷了大半省份的地震就不提了。天啟四年七月時,天降大暴雨。這場暴雨持續多日,終於雨停之時,水流量漲了三倍有余的黃河竟然在經由徐州魁山堤決口。洶涌翻騰的黃河水淹沒了整個灌州城,城中水深高時竟然可達一丈三尺。

徐州大部分被水淹沒後,京師到消息已經是半個月之後。一到這個消息,執掌朝政的魏忠賢一邊下令讓徐州官員安置流民,賑濟災民。一邊向朱由校請示減徐州今年的賦稅。

按說這種減輕老百姓負擔的舉措應該會沒有人反對的,但也不知道是不是魏忠賢此舉動了大明官員們的利益,居然一個個說國庫不豐,不能減賦稅不說,反而提議加稅來填滿因為賑災而空虛的國庫。

此時朱由校因為不耐煩處理國事,早已像甩包袱似的將朱筆代批的權利下放給了身受他信任的魏忠賢。

魏忠賢出身鄉野,自小也是受過窮的。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