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5(1 / 2)

,安放在盛京城內西北角。

阿巴亥大妃和兩個庶妃殉葬後,代善與其子岳托及薩哈廉,以「才德冠世,當速繼大位」。由於身為長兄的代善的鼎力支持,所以眾貝勒乃合詞請上嗣位」之言,擁皇太極嗣汗位。於是早就對那個位置虎視眈眈的皇太極順勢登上了寶座,改國號天聰。

皇太極繼位後不久,當年秋天,江北地區這回沒干旱了,改發大水。水澇災難剛過,濟南又出現蝗災,於是本就空空的國庫變得更加的空盪盪,就連老鼠跑來、估計都會嫌地兒太空,在這兒造窩的話、容易暴露目標。

好在夏季發生災難之時,京津地區、以朱由校名下的皇庄為主,不管是良田還是山地,都大規模的種了一批紅薯。雖說這個時候還不算獲的季節、產量相對較少,但這些剛從地里緊急割起來、還帶著泥土的紅薯很大程度緩解了因為蝗災發現而引發的大面積飢荒,至少相比史書上記載的明末後期、飢荒無數、人相食的慘劇,這個時空的大明朝並沒有發生。

作者有話要說:更新o(* ̄ ̄*)o

☆、第五十六章

「臣妾就說這個法子好使吧,總比言官們見天的上書要求萬歲爺下罪己詔要好得多吧!」楊令月哼了哼,頗有些傲嬌的對朱由校說道。

他媽一有天災人禍發生,就是聖上失德。夏季之時大爆炸來了一出,江北,山東出現干旱、蝗災之時又來了這么一出,如今秋季來臨,江北、濟南出現水澇、蝗災後,言官們又跳出來,一個個言詞隱晦的指出,天災如此頻繁,多半是你這個當皇帝的有哪里沒做到位,為了讓上天息怒,朱由校你這個當皇帝的還是果斷的承認自己的錯誤,給全國人民一個交代下罪己詔吧。

嘖,這明明是小冰川時期這個小婊砸造的孽,關朱由校這個缺心眼的皇帝什么事。

朱由校這個皇帝雖說不是那么著調,喜歡做木工活兒多過做皇帝,但本質上來說還是不錯的,至少在魏忠賢這個老貨的眼里,真當算得上一位明君。楊令月覺得不管朱由校到底算不算一個好皇帝,都不能開這沒事下罪己詔的口,君不見歷史上崇禎帝這貨,在位期間陸陸續續也下了不下十份的罪己詔了吧,結果該造反的繼續造反,該遭災的地方還是繼續遭災……

一旦朱由校開了下罪己詔這個口,有一就有二,說不定等他明年嗝屁了、再出現什么干旱啊,水澇啊,蝗災啊,頂缸的准是她和朱慈,雖說天災人禍下身為皇帝者頂缸是必然的結果,但全世界又不是只有朱由校這個最佳頂缸人選。遠的不說,就說後金那兒,不是努爾哈赤剛死,皇太極弒(繼)母上位嗎。楊令月覺得這位已經三十七歲的中年大叔(皇太極)是除朱由校以外最佳頂缸人選,所以在朱由校整日糾結是不是該順了言官們的意,來一分罪己詔時,他最貼心的紅顏知己,楊令月立馬解了他的煩憂。

利用錦衣衛情報系統的強大,四處散播皇太極因為弒母繼位,惹怒了上蒼,所以上蒼才降下此災難,至於為啥災難都降到了大明境內,這很好解決,每年暴風雪席卷草原,不到冬季就凍死大量牛羊不算啊。

越想越覺得自己出的主意好的楊令月甚至暗搓搓的計劃,往後小冰川時期這個小婊砸在折騰,出現什么災難的話,她准繼續將鍋往後金那一波人身上甩,依她對歷史的熟知,這鍋准一甩一個准。

話說回來,楊令月時不時給朱由校出個餿主意的行為,在那些自詡道德真君的言官眼里,已經算得上干涉朝政了,更別提那群奉了當今皇帝之命,在京津兩地為民掘井、差點化身役工的工部官員們了。據說他們之所以這么苦哈哈,完全是因為楊令月給出的主意(這根本就是楊令月通過魏忠賢之手做的),所以在因為生下龍鳳胎在言官中有了一定正面評價的楊令月再次有了牝雞司晨的『好』名聲。

不過依著楊令月這女人的心性,她根本不在乎,或者說懶得去計較,反正現在他們也就敢在私底下嘀咕幾句,根本不敢放在台面上來,如此她也就當成沒聽到一樣,該怎么做還是怎么做,至少時不時給朱由校出餿主意的行為是必不可少的。這不,朱由校一聽楊令月這么說,立馬微笑著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