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5(1 / 2)

出將『永久減陝陝甘三省農業稅』撤回的官員、居心不良、妄想陷楊太後以及當今於不義,

要知道自古以來為君者最忌諱『朝令夕改』、有損朝廷威信之事。施鳳來不愧為文人出身,即使能力平庸,但揪人毛病,幾乎一揪一個准,與文武雙全的盧象升互相配合,三言兩語就將提議者逼迫得跪地請罪!

楊太後以及朱慈自然是很滿意這結果,直接擼了『提議者』的官職後,順勢又將老熊同志、孫承宗二人塞進了內閣,至此兵部加上也剛進內閣不久的兵部尚書盧象升,兵部至此在內閣已有三人、算是加強了六部之一兵部的在朝廷之中的話語權!

泰昌七年五月,張獻宗拒絕了楊嗣昌、熊文燦的招降,率領起義軍逃竄至川,准備攻陷夔州(今重慶奉節),進圍太平。戰亂爆發後,代夫領職的重慶女總兵秦良玉提兵趕至,與張獻忠部隊展開了廝殺。

秦良玉手下『白桿兵』威名赫赫,張獻宗與之交戰幾回,力有不逮之下竟懾於其威名,蒼惶逃走,秦良玉率軍追擊,與正好回川的兒子馬祥麟前後夾擊,打敗張獻忠,使其退走湖廣。

此大捷消息傳回京師,出於對巾幗英豪的欣賞,楊太後下旨大肆封賞、贊美秦良玉,將她與古之代父從軍的花木蘭相提並論。就歷史所記載而言,楊太後這點並沒有誇大其詞。

或許是秦良玉敗退張獻宗的喜事起的好頭,接下來一直到年尾都沒有天災人禍發生,還不私心歸降的張獻宗一部蜷縮在湖廣的窮鄉僻壤處,不怎么冒頭、就怕明官軍搜索到他們的行蹤。

泰昌八年春,已然對招降張獻忠之事失去了信心的楊太後直接下令命湖廣等州縣諸將,聯合行動,對起義軍實行大規模的軍事圍剿。

在湖廣等州縣諸將的地毯式搜索下,藏掖在窮鄉僻壤處的張獻忠等部終於被搜索了出來,並被明官軍圍困在了河南。為了沖出包圍圈,張獻忠決議向東挺進,進攻大明的龍起之地鳳陽。

歷史上,張獻忠等十三家農民軍首領是一起被圍困於河南的。而為了沖出包圍圈,張獻忠和李自成在闖王高迎祥的率領下,也是向東挺進、連破河南的固始和安徽的霍丘等州縣,直指明朝的中都鳳陽。

史書記載,當時義軍作戰主力乃是張獻忠部隊。他們在在大霧彌漫的清晨包圍了鳳陽城。不到半天,就全殲了守衛鳳陽的兩萬官軍,擊斃守將朱國正等人,俘獲了鳳陽知府顏容暄,並當著百姓的面,歷數他的罪行後,處以死刑。

事後,張獻忠將府庫里的糧食勻出一部分分給了當地的貧苦農民,然後讓百姓們砍光皇陵的幾十萬株松柏,拆除了周圍的建築物和朱元璋出家的龍興寺(又名皇覺寺),然後掘了皇帝的祖墳,同時將鳳陽富戶殺的一干二凈。

之所以發生這種事,一來是明官軍腐朽不堪兼之沒有防備,而如今這個已然成了架空的大明位面,因為有了楊太後這么一個變故。熟知歷史的楊太後早就在秦良玉敗退張獻宗部曲後,將公元1634年到公元1635年,也就是現如今的泰昌七年到八年,這年間史書、野史所記載的大小事情全都在腦中過濾了一遍,也就提前在鳳陽做出了重重部署,只要張獻宗以及部下敢來犯鳳陽,必讓他們全體有去無回。

隨後不久,向東挺進的張獻宗的確打上了攻進鳳陽、挖老朱家祖墳的主意。只可惜張獻宗部曲雖驍勇善戰,但還是不敵開了先知外掛的楊太後的大炮上陣、連翻炮轟,幾場下來,張獻宗所部可以用損失慘重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