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13(2 / 2)

而當初對抗白荻之時,他的職位是教頭,負責聽命於胡珉,在戰場上帶著士兵沖鋒陷陣,教頭與主將,二者職位不同,所負責的任務自然也不盡相同。

說到打仗,眼前總會浮現出兩軍對壘,列隊於曠野之上,一方將軍出陣,躍馬揚槍,高聲喊道,「爾等何人敢與我一騎打?」

這里的一騎打就是單挑的意思,見有人挑釁,另一方坐不住了,軍隊後方的強弩手均是擺設,傻乎乎的看著敵將單槍匹馬在陣前叫罵,然後己方陣營派出一將,驅馬殺奔過去,與敵將戰作一團,兩邊士兵均擂鼓助威,大聲吆喝,給予將領神上的支持與鼓勵。

等一方領將被挑落馬下,戰敗方就會再出一將繼續和敵將單挑,直到一方的所有領將全部敗北,勝方就會擂鼓出兵,一舉將對方拿下,整個過程好像過家家一般,全軍勝敗皆系於領將一身,後方壓陣的士兵都是擺設,此事看起來似乎可笑至極,但在歷史上卻是真實存在的。

這種主將單挑的方式多存在於禮樂時期,為的是鼓舞士氣,減少殺戮。

上古蠻荒時期沒有國家,只有部落,那時武器匱乏文化底蘊淺薄,部落之間的戰爭就是互毆,你給我一拳我踢你一腳,拳拳到肉,殘忍血腥,毫無規則可言。

後來發展到禮樂時期,這個時期的戰爭更注重於儀式,國與國之間要想開戰,攻方先給欲攻打的國家寫一封信,宣告要攻打某國,且約好某月某日在某地相見,雙方十分守信,在指定地點見面後先排兵布陣,若是有一方擺陣完畢,另一方還未擺好陣型,先擺好的一方會耐心十足等待對方做好戰前准備。

在開打之前,攻打的那一方會告知對方為何要打仗,若是被打的那一方給出的答案讓人滿意,則雙方鳴金兵,若是無法令人滿意則敲鼓開打,打完後,戰敗的一方潰逃,戰勝的一方只能追擊到五十米開外的地方,再遠就不能追擊了,這叫點到為止。

看到這里,旁人會覺得古人打仗未太過兒戲,和過家家似的,但一來古人講究禮儀與守信,所謂「先禮後兵」不外如是,二來古人從心里來說是厭惡戰爭的,即便到了非打不可的地步,也是盡量減少損失避將士死傷過多。

從「武」這個字來看,武有「止戈」之意,縱觀歷史上的兵書,多以心戰為主,比如「不戰而屈人之兵」,「上者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講究不一兵一卒取得戰爭的勝利。

真正造成將士大規模死亡的是戰爭時期,這個時候打仗就變成真正的戰爭了,國與國之間不輕易交戰,一旦交戰必是傾舉國之力。

另外除了在戰場上被殺死的士兵,絕大部分的傷亡都是發生在潰散途中,一旦有一方處於劣勢或者主將被殺,士兵就會產生怯戰情緒,正所謂兵敗如山倒,在逃亡過程中踩踏、自相殘殺等現象是最常見的,這種傷亡才是造成損兵折將的首要原因。

如今,大慶內亂,雖是自家人打自家人,但不徹底分個輸贏是不會停戰的,故而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雙方都顧不上什么禮儀不禮儀的了,只要能打贏,誰也不會在乎你用的是什么計策。

打仗講究的是戰術和陣法,戰術是臨場指揮,陣法一般是方陣和圓陣,方陣用來進攻,圓陣用來防御,至於電視上所演的什么生門死門八卦鎖龍陣,那個太過高端了,別說是蘇錦樓就算是整個大慶都找不出來能擺此陣的人。

蘇錦樓坐於主位,底下是被他召集而來的幾個將領,「如今叛軍步步緊逼,一旦我方稍有松懈必會被他們乘虛而入,各位可有什么退敵良策?」

領將之中,趙柯善謀,羅廣山善伐,程渡武不如羅廣山,智計不如趙柯,但其性格沉穩,遇事冷靜,不會輕易讓士兵陷入困境,吳庸性格看似木納,實則每次對敵都能與戰友互相配合作戰,形成合力共同抗敵。

見蘇錦樓詢問退敵之策,各將領均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