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3(1 / 2)

把大家都聚到一起商議了商議,二房的人住在這府里沒問題,可是不該想的不要想。兩家早就在賴嬤嬤她老伴兒死的時候就分家了,如今賬上名目清晰,賴嬤嬤只想人團圓,可沒想過把定了的東西推翻重來。

這種解釋賴升一家的自然能夠接受。畢竟做人做到賴家那程度的,雖然在乎錢,可是更在乎的卻是進身之道。賴升一家子在大房這里得到的實惠是多少銀錢都買不來的,何況賴升兩口子門下也有產業,犯不著眼饞別人家的東西。想要隨著老太太一起搬到新賴府,一來是不想自己留在寧榮街住著尷尬,二來也是想和大房的人更為親近。畢竟從容和從寧兩個如今也算是入朝為官了,有大房的父子提攜著,將來官路才能順暢。可是人家大房的父子兩個憑什么提攜二房的人,雖然一筆寫不出兩個賴字,可從古到今兄弟反目的事情多了去了。二房的人要是不能和大房的人處好了,恐怕今後也難。

這種人情賬賴升做了一輩子管家,自然能算的明白。因此賴嬤嬤話一出口,賴升兩口子便樂顛顛的同意了。不僅同意了,賴升兩口子還主動拿出來一萬兩銀子給公中使。只說賴家如今花銷大,二房也不少人,不能住著大房的房子還花大房的錢。且大房的人為了給從容和從寧兩個安排前程,也沒少請客吃飯。賴升決定每年給公中一萬兩銀子的使,算是賴升一家人這一年的花銷。

這種事情賴瑾自然是不好接受的。他隨便種種花草一株就上萬兩銀子,自然也不想為了這點小錢和二房算計。賴升雖然不是他的親爺爺,但是這么多年也沒少疼他。畢竟他是賴家第五代嫡長孫,老人愛孫輩的老話是不錯的。賴升兩口子對賴瑾兄弟比對他自己兒子還好。

禮尚往來,賴瑾又怎么會和二爺爺算計這些個小錢。但是賴瑾不在乎這點小錢,賴升兩口子又豈會在乎。不過是一萬兩銀子罷了,當初在寧府的時候隨便漏漏指頭都減省出來了。就算如今賴升兩口子不在寧府當差了,光是門下產業一年也能凈勝個四五萬,花掉每年不過五分之一的開銷,保一個長久的出路,賴升兩口子覺得劃算。倘或賴瑾執意不,賴升兩口子反倒心里不安。畢竟情分那種事兒,早晚有一天會淡的。還是真金白銀比較實惠一些,要不老人怎么總主張「親兄弟明算賬」呢?

對於賴升兩口子的堅持,整個大房都不好說什么。倒是賴嬤嬤十分贊同。這個自幼陪著賈母掙扎一輩子的老太太心里也明著呢。能從賈母的奴婢摸爬滾打這么多年,到如今也算是正經的老太太,賴嬤嬤的心智手段可要比賈母還厲害兩分的。畢竟兩人的情況調轉過來,賴嬤嬤很可能做到賈母的程度,可是賈母卻未必能做到賴嬤嬤的程度。要不然榮國府目下也不會雞飛狗跳亂成一團了。

賴嬤嬤心里頭明,自然不會做出那種尋常老人自以為是的偏幫舉動。她不會因為大房有出息了便認為大房應該無條件的幫助二房。也不會因為大房出息了就認為二房應該無條件的支持大房。畢竟大房跟二房是親兄弟,又不是親父子,做兄弟的有義務在關鍵時刻拉兄弟一把,但誰也沒說做兄弟的就應該為了幫兄弟將自己都搭進去。賴嬤嬤一直注意保持著賴家兩房的平衡,她從來不會主動要求這兩房為對方做什么。也不會具體插手兩房的決定,充其量也只是多言建議罷了。

就如當年賴嬤嬤去求了老太太將賴家第四代的人外放讀書,是賴升兩口子自己擔憂讀不出個名目來反而耽誤前程,非要拽著從容和從寧兩個在府里幫工,只說以後讀書不行也有條好出路。後來瞧見賴尚榮科舉出息了,賴升雖然也有些眼饞心酸,但當初讓賴從榮賴從寧兄弟兩個進府里當差的是他自己個兒,如今也只能怨他自己個兒見識淺薄,賴不著賴嬤嬤。

就比如大房的賴尚寧,當初也是賴大自己擔心賴尚榮讀書不出息,又沒在府里占個肥美的差事,這才讓賴尚寧一邊讀書識字一邊在府里打點。想著就算以後賴尚榮不行,也有人幫襯著。賴嬤嬤眼里見著了,也沒反對。何況賴尚寧兄弟三個也確實不是個讀書的料子,讀了那么多年連個四書五經都背不下來,更別提科考做文章了,好在身子骨強健,有一把子力氣。如今被沈軒塞到西北戰場上,也算是因緣際會。

後來賴瑾主動要求幫著二房兩兄弟打點關系入朝為官,賴升兩口子感恩戴德的謝了,賴嬤嬤也沒有吱聲,只是光明正大的從她的嫁妝單子里取了一千兩給賴瑾打點。雖然錢不多,但也表明了賴嬤嬤不會偏袒哪一房的心思。正因為賴嬤嬤做事永遠光明正大,所以賴大賴升兩兄弟才會這么敬重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