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1(1 / 2)

怎樣,十之八/九都選擇了林世源那路,同林世源一道攻往遼寧。

平心而論,她是可以理解那些將士們的心思的。從前,軍令如山,那人叫他們「站著等死」,他們一開始選擇了服從,之後便是九死一生。這一次,同樣軍令如山,哪怕同樣是九死一生,但凡他的決策有哪點令他們不滿意,他們都要叫他明白,他們「死也要戰」!

那是一種十分復雜的情緒。

他們從前從哪兒逃走了,如今就想從哪兒殺回去。他們跟著林世源,不是想回到東北軍,而是想要監督他做出正確決策。百姓同胞的仇,得報。掠奪家鄉土地的仇,得報。戰友們一個個死在自己面前的仇,更得報!

他們得像林世源證明自己,這一次,就算他下了「站著等死」的命令,他們也再不會聽從!這一戰,是含著恨和血的,他們不給自己留下半條後路。

「去哪兒打不是打?回到沈陽,我怕情難自禁,影響了我作戰。」

王凡說得簡單。其實,對於東北軍出來的人而言,只要是回到東北,回到哪個地方不同樣都是近鄉情怯?歸根結底,其實也只是恨透了當初下了那個命令的林世源,以至於到如今,連看都不想再看一眼。

回了自己看向窗外的目光,錦頤沒想再往深處打探王凡的內心世界,見窗外有士兵跑來報告說「所有將士裝車完畢」後,便直接命令道:「通知眾將士准備出發。」

說完,她將車窗重新給搖了上去,而後才轉過頭望向身邊開車的士兵,同樣命令道:「出發!」

☆、第一百三十章

鬼子們把東北當成了他們在華夏領土上的最後一塊駐地,使用上的防護手段,也自然要比以更強上許多。可大概是「鬼子們在鐵血軍將士的手里屢戰屢敗」的印象太過深刻了,東北以外的百姓們只單單聽見了「鐵血軍也參加了這場戰爭」,便再沒想過會有戰敗的可能。

也當然,事實上也同樣如此。

因為與鬼子們對戰上獲得了接連的勝利,哪怕這場戰爭原本並不在許多將士們的預料之內,僅從氣勢上來說,將士們也已經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所謂的防線、至多也不過是鬼子們建造出的一個又一個碉堡、防塔,可鬼子兵和偽滿兵的人數就擺在那兒,三個省的兵力全部加起來也就不過是三十萬。華夏的將士用一枚炮彈或許突破不了他們,那用一百枚呢?一千枚呢?

在一次又一次地搜刮了日本戰敗軍部的火力庫以後,就連慣來只用得上土槍的產軍,也再沒了那樣捉襟見肘的時刻了。

「兄弟們!開炮!」

幾乎是同樣一聲命令,在東北三省的邊界同時被喊開。

而隨著那一聲吶喊過後,被分成三路的華夏將士們,有的直接將小炮放置在城門前一字排開,開始胡亂轟炸,有的則是一面用炮彈為自己開路,一面徑直闖入了城內。

她不知道對於秦非正和馬啟鴻那一路來說,「林世源」和「東北軍」的名頭好不好用,總之,她一路從白城向四平打來,每每碰見鬼子要要挾百姓們幫助他們對抗華夏軍隊,錦頤只把「林世源」和「東北軍」的名頭往嘴上說了一遍,那些原本已經拿起了土槍和鋤頭的百姓們,便又默默將手里的武器給重新放了回去。

誠然,在除了東北以外的絕大多數人眼里,林世源和東北軍是華夏丟失東北,是讓東北百姓們陷入水深火熱中的罪魁禍首。但對於仍舊活在封建制度里的百姓們來說,林世源,那就是這一方的皇帝。

皇帝怎么會錯呢?錯的是要來侵略東北土地的鬼子。

這個觀點里,沒有時下被追捧的那些自由、解放,甚至還充斥著被封建教條束縛的味道。但偏偏是這樣一個叫人唾棄的觀點,反而叫錦頤手下的將士們省下了太多的力氣。

*

「怎么?四平也已經被占下了?那下一個,豈不就是輪到長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