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6(1 / 2)

眼的想法,我也就自作主張地答應了。」

秦非正一五一十地闡述著,馬啟鴻和林世源也沒發現哪里有不對的地方,認為鬼子們會懷疑他們是在耍詐也很正常,就紛紛頷首,表示自己了解了。

從辦公室里離開以後,第二日,華夏全國人民就看到了來自鐵血軍、產黨和國民政府三方的聯合通告

《華夏方將於近日正式與日本方進行和平談判》

就像是一顆炸/彈忽然被扔進了原本十分平靜的湖面一般,好不容易慢慢從鬼子帶來的陰霾里走出來、過上了安穩生活的人民們開始沸騰了

不論是普通老百姓,還是在華夏愈漸安定以後、比以往更加活躍的文人,總之,在社會的各行各業里,人們對忽如其來的這一消息,大致有兩種不同的看法

一種是對華夏這一舉動全然不能理解的,堅決抗議著的。甚至有許許多多的文人們都就著這個話題,寫了許多篇極具諷刺意味的文章。

他們毫不遮掩地向著華夏聯軍的三方勢力發問

「明明華夏離徹底驅逐鬼子就只差最後那臨門一腳了,究竟是為什么,華夏聯軍要在這個時候選擇了和談?!這究竟是國民政府一方的決定,還是華夏聯軍三方的共同?!」

這些人對鬼子的仇恨,或者半點也不比錦頤少。甚至於,他們根本就不明白華夏聯軍在東北面臨的困境是什么。所以,他們可以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想法,甚至都不必像錦頤一樣經歷著苦痛的糾結。

至於人們當中更為流傳著的另一種言論,則多多少少有一種「息事寧人」的味道了

他們說,「我們已經受夠了戰爭,受夠了戰爭中的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如果和平可以給我們帶來安寧,我們為什么還要糾纏著過去不放呢?為什么不能讓自己重新進入一段美好的生活呢?難道你們還想繼續經歷著無止歇的戰爭,過著明天都不知道該怎么活下去的日子嗎?!」

生活的磨難,不僅僅是能夠激勵人繼續前行,同樣也可以磨平所有人曾經銳利的棱角。

有些人被傷害了,就想著總有一天,他會把這筆賬統統算回來的。而更多數的普通人,在被傷害以後,卻只會另外找一個安全的地方,就此安逸下來,全當過去什么也沒發生過。

有些悲哀,卻又無可指摘。

當然了,事實上,人們的討論,終究只能是人們自己的討論。不管百姓們的心里是怎么樣的風起雲涌,或贊成、或不贊成,最終,錦頤他們都是要按約定去和日本和談的。

那是四零年的十月份末了。

錦頤領著王凡,馬啟鴻領著剛剛被調來的謝錦言,秦非正領著於科涵,最後在外加一個林世源,一起從長春坐上了前往延吉的汽車。

從長春到延吉,統共有兩千多公里,他們光在路上,就足足花了五個多小時。

等到他們的車停在鬼子在延吉市占領的市政廳以後,在市政廳的大門前,錦頤跨步下車,抬頭看了看天,被近日來難得炙熱的太陽給刺得眯了眯眼。

隨行的五萬鐵血軍將士,在跳下軍車以後,在市政廳的四周,把市政廳圍了個水泄不通。但那從市政廳大門前的台階上迎面走下來的、親自來接人的福澤,卻似是渾然不在意的模樣。

難道是因為他們在登報通告過華夏人民以後,鬼子就能對他們的將士全無忌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