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4(1 / 2)

了。他們必須午夜起床,穿越半個京城前往午門。凌晨3點,朝臣到達午門外等候。當午門城樓上的鼓敲響時,朝臣就要排好隊伍;到凌晨5點左右鍾聲響起時,宮門開啟,百官依次進入。

半夜不睡覺爬起來去上朝,既不利於養生,也無人道主義神。所以必須改!

早朝不用每日都有,天天哪有那么多的事要在早朝上議論啊。再說了,不是還有奏折么。所以早期可以改為七日一次,正好一個星期。現在大殷的休班制度是十日一休沐,羅昱決定改成單休,上六天班休息一天。視以後的情況再改為雙休。

此外早朝時間也不能太早,可以改成上午八點開始。朝臣都睡醒了,然後吃了早飯神飽滿的來上朝,有本啟奏無本退朝,豈不是好。

其實早朝並不是很重要的一個制度。要知道明朝萬歷皇帝可是三十年都沒有上朝,還不是將國家治理得好好的。

羅昱將自己的想法說了之後,弘佑帝覺得事兒不大,便與朝臣商議,真給他改了。反正這皇帝以後是他兒子坐,怎么上朝他說了算。

之後,羅昱在跟著皇帝老爸看了一上午奏折後,覺得這個也必須整改。

送到御前的奏折已經被首輔也就是羅長齡初步處理過,根據輕重緩急進行了簡單的分類,並且在重要的奏折里還會貼字條,寫上處理意見。

但是,仍是不夠。

首先,現在朝臣上的奏折,雖然文字優美詞藻華麗,可廢話也太多了。比如有個地方受災的奏折,雖然事兒寫了,可亂七八糟的東西也寫了不少,這不瞎耽誤功夫嗎。所以寫奏折得言簡意賅才行。

其次,必須用上標點符號,不然讀起來太勁了。一句話,加標點和不加標點就有可能是兩種意思,很容易造成理解錯誤。標點符號必須普及。

還有,為了減少工作量,羅昱覺得只有羅爹爹一個首輔不大夠,最好成立內閣,設三大學士殿,先讓三位大學士把奏折過一遍,寫明意見再送到首輔桌前,再由首輔剔掉一些,剩下的才能送到御前,這樣需要他批閱的奏折就能大大減少了。

弘佑帝對於兒子現在提的意見也都全力配合,而且他覺得也沒什么不好。

除了皇帝上班期間要做的工作,剩下的就是如何治理好一個國家了。這個難不倒羅昱,畢竟咱有前人豐富的先進經驗。

羅昱記得在網上看到過,說是趙匡胤的治國理念暗含在《百家姓》第一句的「趙錢孫李」里面。姓趙的是皇帝,代表國家;第二個就是錢,治理國家必須靠財政;孫乃子系,指的是人類的繁衍,人丁興旺國家才能富強;李便是教育,所謂桃李滿天下的意思。

現代理念大體就是從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入手。

不管怎么樣,羅昱覺得首先要有人;其次要有錢;第三要調和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第四,軍隊必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最後,一個國家要發展,還要有教育文化做支撐。

他又想做個好皇帝治理好國家,又不想累著自己凡事親力親為,所以他決定先知人善用、廣納賢才,讓這些人去管理國家。而他要做的就是駕馭這些人,讓他們為國盡忠,為民謀利。有了這些人替他干活,他這個皇帝才能做得輕松。

當然,人家也不是白干活的,除了給權,還要給錢。

自古以來,錢都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所以怎么樣才能快速致富呢?

羅昱覺得他的國有部格局還是太小,賺錢的速度也太慢。如此,他便把主意打到了倭國頭上。

羅昱記得倭國的石見銀礦是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銀礦。倭國成為世界屈指可數的產銀國,以至於在17世紀,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銀產自倭國,倭國也因此被稱呼為「銀群島」。

據推測,從八世紀到十六世紀,倭國的產黃金量約為255噸,在加利福尼亞的淘金熱之前,全世界所開采的黃金為5000噸,而當時倭國的產金量僅約占全世界的5%。

反正後來倭國的黃金白銀也被歐洲人坑走了,還不如讓他們大殷的人去挖呢。先下手為強啊。

就是他應該跟倭國貿易通商呢,還是打上門直接去搶呢?

羅昱自己做不了主,決定先跟他哥商量商量。

羅展一聽便道:「那還猶豫什么,直接打過去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