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1(1 / 2)

的所作所為也證明了她和其他的蒙古人不一樣。今天請他吃飯,也是想要招攬他,這出《張平孟》就是引子。

這出戲寇勻看到一半就坐不安穩了,如果是半年以前有人請他看這么一出新戲,他一定覺得可笑。朝廷昏庸橫征暴斂民不聊生,就算有想做出些功績的官員,可是在朝廷種種昏聵的政令理下,有幾個能做好官?就算想做些什么也是有心無力,而老百姓又哪里來什么好日子?這樣一出戲放出去,還不得引起民亂?可是現在不一樣了,這出戲是這位修路修河道開梯田的郡主請他看的,難道是想讓他做個張平孟那樣帶百姓發家致富的好官?想到這里寇勻早就已經麻木的心有些熱血沸騰,他昔年的政治抱負還有機會實現嗎?

秦玖看著他的神色,放下筷子上已經啃了一半兒的咸魚,開口說道:「這出戲寇伯伯看懂了嗎?」

「看懂了,這出戲好極了,在下有生以來從未看過這樣好的戲。這張平孟是個實打實的好官,做官就應該做一個這樣的官,這樣的官是下官的畢生所想。」寇勻看著秦玖的眼睛說道。

「寇伯伯有為民謀福利之心,大善。」秦玖說著話,拿出早准備好的一些發展民生經濟的計劃書遞給寇勻。「寇伯伯且先看看這個,我也有心為老百姓做些什么,可惜獨力難支,故而想請伯伯合作。」

那幾個計劃書是打算開學館、書局、科研堂,修繕法令還有增減賦稅種類等等,很多事情都需要官府機構才能辦成。例如科研堂就需要按在官府的名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她自己能開科研堂,可是研發的那些技術如果想順利實施,就必須借由官府的力量推廣。如果她一個郡主折騰的太厲害,她羽翼未豐的時候讓朝廷覺察了,還不得被人把翅膀給折了。而在官府的名下就不一樣了,那是以朝廷的名義做的,就算她摻和了進去,也可以跟那些掌權的大佬說她所做種種也是為朝廷效力。

八年了,嶺南已經不再是過去的嶺南,它是大元朝比江南還要富庶的人間天堂;秦玖也不再只是朝廷的郡主,她還是元朝最美麗的首富;趙寧息也不再是當初那個帶著妻子食不果腹,凄凄賣唱的趙寧息了,他如他所願,成了一個劇作大家。

趙寧息,寧息,息事寧人。當初他父親給他起名字的時候,希望他能息事寧人,之所以把「寧」字放在前面,是因為父親認為寧人更重要。生活艱難,息事寧人保平安。可是現在他做的事和父親的期望卻背道而馳起來,他現在寫的劇本沒一本能息事寧人的,全都是能挑動百姓思想的主題,可是他願意,他高興,他揚眉吐氣。

自古言:十歲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前三十年,他想著息事寧人,可是他十歲的時候天天發愁下一頓飯還有沒有;二十的時候總是後悔江湖義氣,幫了人惹事後悔,不幫人良心後悔;三十歲的時候還沒立業,整天帶著妻子賣場討生活;如今快四十歲了,跟著小姐寫那些熱血的戲本子,才真正不愁不悔不惑地立起來。要他現在說,兜里有錢,外面有事業,家里有妻子兒女,這才叫過日子。

當初他寫的《張平孟》已經是老百姓最愛看、最愛聽的戲,第二本最受百姓喜歡的就是《紡織女》。這部戲講的是官府開的科研堂,研發出了新的紡織機,需要招聘大批的女工人,然後在家里煮飯織布的女人都走出家門掙錢,讓家里生活蒸蒸日上,主要思想是科技和勞動致富,順帶著夾雜了一部分宣揚女子也能擔起半邊天的思想。女子啊,小姐可不就是女子么?可是整個嶺南的變化,全因她而起。

《張平孟》這出戲的上演,完全是秦玖一力安排的,聽戲的人到底是什么心情,她都有預料。她就是想撩起那些人心里對富裕生活的渴望,當這種渴望在貧困的生活里慢慢成真的時候,這種渴望就會變成一種信仰,對帶他們過上這種夢想中的日子的人的一種狂熱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