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0(2 / 2)

而他這么做也不是沒有底氣的,恰恰相反,這尚書出身名門,依附於他的黨羽數不勝數,是黨爭中咬人極其厲害的那一撥。

在隋唐推行了科舉制之後,世家門閥對大局的掌控力度雖然小了很多,但卻並不能證明他們就式微了。

權貴官紳一直存在,傳承越久也就越根深蒂固,每年都有新的家族不斷崛起,也有很多舊的世家不斷衰落,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牢牢扎在大明的命脈上,吸著喝著這個王朝的血。

等到血被吸干的那一天,就是大明崩潰的時候。

朱厚照深知這一點,在深思熟慮許久、又與元讓探討一番後,他決定動手了。

無他,光是每年八百萬兩的稅銀就至少被他們貪去了一半。

朱厚照並不是要把他們趕盡殺絕,而是給更多的人機會。

但是那些人並不領情,他們的眼中無父無君,只有利益。

聰明一些的權貴家族已經嗅到了一絲不太妙的趨勢,並不打算冒出頭,而是保存實力,能少被削弱一點是一點。畢竟槍打出頭鳥,不是么?

還有另一種則是選擇抵抗不要覺得奇怪,這事實上在大明很常見。

明朝是個比較特殊的朝代,這源於它的官制。

大明沒有丞相,只有內閣。但內閣的權力是遠遠大於丞相的。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皇帝下達的旨意,如果內閣不同意是可以選擇駁回的。

沒錯,作為傳說中站在權利最頂端的皇帝,他的意見可以被駁回。事實上這種現象只有在明朝的中後期才有,在歷朝皇帝當中都是極其罕見的。

如果你生在明中後期,是一位雄才大略想要一展宏圖的皇帝抱歉,不論你做出什么改變,都將會有一堆人反對你,不是左邊的這一堆,就是右邊的那一堆。

如果你不做什么,那他們更加不會放過你,直接一頂「帝王怠政」的帽子給你扣在腦袋上,並且還會把你在位時發生的那些不怎么美好的事情都歸咎在這個原因上。

皇權旁落,文官掌權,於是在這樣的沖突之下,就產生了一種人權宦。

這也是為什么明朝的「閹黨」鬧得這么厲害的緣故,這事實上並不是宦官和文官的斗爭,而是皇權和文官的斗爭。

許多人只看到了宦官張永的囂張,卻看不透在他背後那雙帝王的眼睛。

楊廷和深知這一點,他雖出身不低,卻也有意改變這樣的局勢。對他來說,大義有,但私心也有。

但他即便心里有著再多的想法,當務之急還是要把這群跟催命鬼似的的官員打發走。

領頭的尚書則是表示你不把你那方才擬出一些新制撕毀,我們就不走。

這時,方才坐在一旁,裝做屋中擺設的沈硯卻嗤笑一聲。

那尚書本以為端坐在一旁的沈硯是楊廷和提拔的子侄輩,但他這會顯然意識到自己想岔了。正想開口,卻被沈硯抬起頭來的那抹不屑的眼神給刺激了到。

他剛想發飆,卻只見沈硯偏頭對著看似空空如也的屏風道:「可聽到了?」

那群本欲找茬的官員一愣。

只見沈硯偏頭的那個方向,沖出來一隊身著飛魚服,腰佩綉春刀的錦衣衛。

作者有話要說:

明代的大臣特別彪悍……還會打群架的說==

最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