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3(2 / 2)

座下眾人果然一片震驚,聰明的心中早有了猜疑,畢竟孩子帶回來的知識太新奇。

元清帝不管他們如何想,繼續說:「世界地圖想必你們也已經看到了,可有什么想法?」

他從未讓學生們瞞過家人,再者關於地球陸地的大體分布情形,第二期報紙已經科普過了,如今民間人盡皆知,哪怕中秋來臨,依舊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底下一眾面面相覷,顯然拿捏不准皇帝是什么態度,不敢貿然開口。

元清帝心里就嘆了口氣,果然壓得太狠了,膽子都壓沒了。

「臣……」忽然有人出聲,帶著些遲疑,元清帝瞧去,是個十五六歲的少年,看位子,大約是康王伯的子孫。

少年對上他的目光縮了一下,見他沒有要怪罪的意思,才不顧旁邊家人的目視,大著膽子道:「古人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莫說海外無主之地,夷狄諸蠻皆該歸順我大魏才是!」頓了下,深深一揖,頗有些孤注一擲的架勢,「侄兒願效仿前周恆山王,為陛下開辟疆土,萬死不辭!」

原來是侄子,元清帝打量少年,膽大,機敏,聰慧,又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決斷,不錯,而且心機也有,前周恆山王一生戎馬,吐蕃雲貴皆由他平定,極得周中宗看重,最重要善始善終,以恆山王來比喻自己,可見喻意所在。

這點小心機倒也不算什么,再者雖瞧著膽大,心聲卻是亂成一團,可見心里還是慌亂的,不過若他真的冷靜,他反倒要再三考慮了。

眾宗親卻被他的膽大嚇住,康王忙站出來:「陛下莫要聽這孽障亂語,黃口小兒懂得什么,臣」

元清帝一個眼神止住了他的話頭,直接揮揮手示意他退下,看向少年:「你叫什么?」

少年身體一震,連忙直起身回道:「侄兒魏恆,父乃已故建安郡王。」

元清帝頓時了然,原來是康王伯嫡子的遺腹子,也明白魏恆為何要孤注一擲了,康王伯於女色上一向荒唐,與王妃成親數年才有了嫡子,建安郡王的名號還是父皇在康王妃相求下親自所封的,然而父皇離去不過幾年,建安郡王便病逝了,他那時年幼,又遇上宗室混亂,根本顧不上這件事。

他記憶里隱約對建安郡王還有一絲印象,便道:「朕記得你父親性情頗為溫和,可是?」

魏恆激動不已,眼圈都紅了:「是,陛下記得沒錯,侄兒雖未曾見過父親一面,但聽母親述說,的確是極溫善之人。」

【父親,陛下竟然還記得你,竟然還記得……】

元清帝心中嘆息一聲,道:「你不錯,你既有此志,朕便成全你,中秋後,便來資善堂進學罷。」

光有志向遠遠不夠。

「是。」魏恆大喜,當即俯身拜下。

大約魏恆起了榜樣,接下來元清帝再問,還真有幾個敢出來發表看法,且都是些十來歲的少年,雖沒有魏恆的膽大機敏,卻也不差,甚至有幾個跟弟妹學了數理化知識,元清帝便也許了幾人今後入宮念書。

今年的中秋宴沒有歌舞,而是二十三個學生准備的表演,或琴棋書畫或詩文朗誦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