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5(2 / 2)

尤其奶娘那里,未她受打擊,在事情未完全確定之前,沒有對她提起丁點,又叫梁忠安排好高福,不讓他在人前露面。

在等待消息的期間發生了兩件比較大的事。

一件是梁忠離宮。

盡管不舍,但元清帝還是准了梁忠的請求,放他出宮去安養晚年,畢竟他年紀實在大了,再經不起這般操勞,宅子是元清帝親自給他准備的,半年前就著人拾好了,只等人住進去。

梁忠離宮這日,元清帝特意為他送行,雖不至於送到宮門口,但一直立在高高的台階上看他走遠。

梁平安請了假,親自將梁忠送到新家,等一切安頓好才回來,回來的時候眼眶紅紅,明顯哭過。

元清帝雖然不至於落淚,但也頗為感傷,從奶娘到雲喜到梁忠,他身邊熟悉的人正一個個減少。

好在還有李姑姑和孫姑姑,兩人已經自梳,若無意外,是要侍奉他一輩子了。

接替梁忠位子的叫夏恭,其實也是跟在元清帝身邊的老人,原本他才是元清帝的近身太監,梁忠本是英宗的人,是英宗離宮前留給元清帝的,畢竟那時夏恭年紀太小,剛剛十八,不過如今已經過了而立,也跟隨在梁忠身邊學了很多,能獨當一面了。

因為梁忠決定了要離開,所以關於穿越者的事多多少少也跟夏恭透露了一些,待他親眼見到皇後幾人跟元清帝真正相處的情形,並沒有多么震驚,只在心里稍稍驚訝了一下。

第二件事,武安侯的兒子宋華,主動從國子監退了學,跑去找上了元佩,要求拜他為師,跟他學習法醫學。

這件事在長安城造成了不小的震動。

雖然有少包作宣傳,讓人們了解了法醫學,但在百姓根深蒂固的觀念中,跟屍體打交道的活計依舊是低下的,是賤民或者窮苦人家才會去做的事。

盡管宣傳了這么久,但元佩招到的學生,要么是類似俞小六那般出身仵作世家的,要么是窮人家實在過不下去,送孩子來學手藝,至少能混口飯吃活下來。

武安侯的嫡子竟然從國子監退學去學眾人所認為的低下活計,如何不叫人震驚。

為了這件事,氣急的武安侯抄著棍子追著宋華跑了整整三條街,可謂雞飛狗跳,反正宋華當著眾人面跟元佩拜師的事已經被瞧見的人傳了出去,他也不怕鬧大。

一時看笑話的,湊熱鬧的,使得這件事在長安城鬧得沸沸揚揚。

說起來,元清帝和武安侯家多多少少算有些親戚關系,武安侯宋家本是英宗元後母家,是當年支持英宗上位的主要助力之一。

英宗元後,即已故昭憲太後患有心疾,自幼身體虛弱,當年的英宗還是皇子時並不起眼,上有能文能武早有所為的十幾位兄長,下有受神宗寵愛的幾位幼弟,昭憲太後雖患有頑疾,但對當時的英宗來說,已經是極好的王妃人選。

昭憲太後去時元清帝不過五歲,在他的印象中,昭憲太後永遠蒼白著一張臉,對待任何人包括父皇和母親都是淡淡的,仿佛看透了一切,唯有對他們幾個孩童會稍稍親切一些。

再者因為母親的教導,元清帝不時便會去給昭憲太後請安,畢竟當時在名義上,她才是他的母後。

所以他對昭憲太後頗有好感,甚至覺得她有些可憐,那時每每看著昭憲太後面不改色喝下一碗碗苦澀的葯,他都會驚嘆佩服。

在幼小的元清帝心中,能面不改色喝下苦葯的母後簡直比父皇還要厲害。

宋家雖是幫助父皇上位的功臣,但並沒有居功自傲,很快便沉寂了下去,不貿然攬權也不縱容子嗣鬧事,昭憲太後也沒有像當初的麗妃淑妃等處處跟母親作對,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