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06(2 / 2)

「我認得字,能學得好!」

「我手巧,能給大人縫補!」

「我從前幫人接生過,手熟。」

……

到了最小的小女孩,小心翼翼道:「我,我,我會背三字經,路上聽人說的,我聽了幾遍就記住了……」似乎怕梁平安不信,急急道,「我真的會背,我背給你聽,人之初性本善……」

梁平安看著一張張臟兮兮卻急切期盼的臉,忽然喉嚨有點哽,再朝下一瞥,看到幾人不同程度破爛的鞋子,深吸口氣:「行了,我同意了,你們從現在起就是婦科堂的學生了。」

幾人睜大眼瞧著他,似乎有些不敢置信。

倒是小女孩先反應過來,砰砰砰就朝梁平安磕起了頭,聲音響亮,大滴大滴的眼淚砸在水泥地上,綻開了花。

第135章偶像

梁平安雖然下了這幾人,但該詢問的還是得問清楚,萬一幾人是在當地犯了事才跑來的怎么辦,同情歸同情,該調查的也得調查。

這一問才知幾人是從平陽府趕來的。

吳巧雲和張月奴離開長安城後的第一站就是平陽府,因為山西就在長安近旁,一年下來許多婦科知識已經傳了過去,比起較遠的南方,這里的百姓更容易接受。

兩人在平陽府停留了半月,宣揚了不少知識,同時也給婦科堂打了個廣告,只是那時候婦科堂還在整修中,她們也不清楚具體情況,所以趕來的八人才會以為跟醫學堂一樣要學。

這八個女子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在當地待不下去,才鼓起勇氣遠離家鄉來投奔梁平安的。

譬如領頭的婦女是因為丈夫去世,婆婆死活不同意她歸家改嫁,甚至為了小叔子想要將她的女兒賣給地主,她又怕給父母帶去麻煩,便托人留下口信,帶著女兒來醫學堂了。

那年紀最小的女孩就是她女兒。

路上遇到了兩個走投無路自殺的,被她救了下來,其中一人因為被休棄,父母早死,哥嫂不容,一人是女伎,被騙了錢財,勸說之後結伴來了長安。

剩下四人也是在路上遇到的,來投奔的隊伍從母女兩個變成了八個人,因為沒有多余銀錢,又怕到了學堂交不起用,幾個人一路都是徒步,戰戰兢兢終於到了長安,找到了婦科堂。

她們夜里就到了,但怕太晚打擾,生生在門口等到了清晨。

梁平安聽完嘆氣,他從穿越就一直待在長安,不知道遠離皇城是什么情形,但天子腳下,大體都是光鮮亮麗的,哪怕長安城周圍的村鎮也是如此,所以也難怪每年有不少人爭著涌入長安。

但即便如此,還是看得出來古代女子的艱難。

大魏風氣再開放,這依舊是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上流貴族還好些,有娘家撐腰,底層的女人真的是一輩子靠丈夫靠兒子,不是說她們立不起來,而是自生下來被灌輸的思想就是靠丈夫靠兒子,做一個賢妻良母,即便他看不過去勸離願意提供幫助,說不定先反對的不是男人,而是女人。

雖然有女戶,但真正敢立的沒有幾個,想來當初魏太祖毫不猶豫答應這條律法,也是料定了掀不起波瀾。

不過這幾個人的出現倒是提醒了梁平安,那些讀過書識過字的姑娘他是招不到了,年紀小好培養的也不會被父母送來,那就干脆專攻那些走投無路的女子,還能救人一命。

一邊想著上報紙買廣告,一邊吩咐人帶幾人去拾。

時間倒退幾日,梁平安婦科堂開學的時候,邵岩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