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3(1 / 2)

並沒有明確重文抑武,但幾代下來,武官的地位已經越來越低,若非出了匈奴來犯皇叔跳出來,恐怕朝堂上的文官會越來越多,武官會越來越少。

再者他心中還懷著開拓疆土的心,軍隊必須培養,盡管眼下沒有戰事,但像剿匪救災守衛邊關等等這類事件也可以派士兵去做,即幫助了百姓又鍛煉了士兵,一舉兩得。

最重要借此宣傳,加強了軍民對大魏的認可,激發百姓對大魏的愛國之心,不再像以往,百姓只管埋頭過自己的日子,哪管上頭皇帝是誰,今朝又是哪朝。

武有皇叔文有太傅,有穿越者們提供的新知識新技術,有高產的糧食有安穩的生活,百姓何苦發動戰亂,只怕厭憎還來不及,天下歸心還有何懼?

武將聲望如日中天,朝中一些文官便坐不住了,變著法子給肅王給幾個統領上眼葯,然而剛有苗頭便被元清帝拉出來狠狠批了一頓,並且借由太傅,透露出了即將推出的新式考成法。

自劉和被伏誅,百官著實惶惶不安了一陣,元清帝沒有再令設吏部尚書,直接交由太傅接管,邵岩回來後,他招來太傅還有元佩,他們四人就現代各種官階制度以及考核等等做過一番詳細深討。

大魏建國已經一百多年,如今的官制已經深入人心,要想徹底大改沒有那么容易,元清帝和太傅仔細商議過,決定先從官員考成開始,

以往四品以下官員主要由吏部負責,元清帝對這些官員的印象大多來自吏部,錦衣衛雖遍布全國,但只在各府城,極少會去鄉縣,也正因此才會導致官場站隊現象嚴重,內閣相公和六部尚書門下皆盤踞著不少官員。

盡管朝廷頒布了各種規避法,但此事根本無法完全解決,只要是人就會有親朋有同窗,同鄉、友人、姻親等等各種人際關系,是以無法保證官員不會以權謀私,哪怕只是丁點小事。

就元清帝所知,便是現代這種人情關系在官場依舊根深蒂固,所以根本無法徹底根除,只能細化吏部設定詳細的官員考核制度,並且設立監督管理機構。

而這個機構,元清帝借照現代和明清官制,命名督察院。

顧名思義,專門用來監督調查官吏,上到內閣相公下到無品小吏,都在督察院審查彈劾的范圍內。

乍一聽與御史台所行職責無二,但比御史台權力更廣,劃分的更細致,元清帝直接將整個御史台官員調了過去,或者說其實就是給御史台改了名,增添了職責。

不過他並不打算將權力完全交給御史台的官員,經過劉和一事,他對這些平日不作為,出事只會縮頭的御史大為失望,只是之前罷流放了許多官員,目前沒有合適的填補,先放了他們一馬,但要把檢察這樣重要的事交給他們,自是不行。

元清帝正猶豫要調誰來,梁平安一句話提醒了他。

「陛下,京郊大營傳來消息,安康郡王世子訓練時不慎從高處摔下,不過正巧他們拉練在醫學堂附近,太醫已經趕了過去。」

元清帝目光一亮,他險些忘了還有這一茬。

派這些被改造的紈絝們去做監察正好!

尋常官員派出去,總會有所顧及,甚至有些擔憂仕途隨意巡查過就回京,但這些紈絝們不怕,尤其宗室子弟,他們最大的靠山便是皇家是他,倒是那些官員要忌憚幾分。

如今他提拔宗室的意圖上下皆知,如此也不算突兀。

元清帝沉思片刻,心中有了主意。

「來人,擬旨。」

京郊大營。

安康郡王世子魏懷頭上裹著紗布,不耐煩的揮揮手:「行了行了,都圍著我做什么,都說了沒事,摔了一下而已,能有多大事兒。」

順和郡王庶子魏擔心追問太醫:「三哥真沒事了?」

太醫回道:「郎君安心,世子並未摔到要害,只是落下時擦傷了額頭,按時換葯,最多十日便能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