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4(2 / 2)

元清帝得到聽心之術已有八年,長樂公主也從當年那個不諳世事的小姑娘長成了如今全國甚至全亞洲稱頌的大魏長公主。

八年的時間,她跟著自己的系統和皇後幾人學到了很多,她懂得的遠比資善堂畢業的學生們要多得多。

她從自己的系統那里選擇了衣食畫樂醫五項,其中衣食和醫只是提供成品讓她來兌換,畫和樂才是她自己選擇要學習的,系統列出了從古到穿越者前來的現代所有存世的畫法,以及樂器樂譜各式唱腔歌曲等等,等待她用積分解鎖學習。

連相關畫具和樂器都提供了兌換,經過八年的學習,長樂在這兩項上有了很高的造詣,尤其是她最喜歡的畫,幾乎各種畫法她都嘗試著學習過。

而這些年,她也逐漸將大魏從未出現的新畫法傳播了出去,除了有些需要特定畫具而目前還無法造出來的,其它新畫法在大魏遍地開花,已經逐漸形成了各式各樣的學派。

樂方面也同樣有了很大的變化,樂器上,吉他提琴甚至鋼琴等凡是能做出來的樂器全都被做了出來,雖說比不上現代做工,但作為樂器已經合格,為百姓的生活增添了一些新的樂聲。

而且長樂與夏嬋合作,兌換出了不少樂譜,給梨園的弟子使用,舞台劇的配樂也了許多,引人入勝。

與樂相關的其它方面,也逐漸被長樂兌換解鎖,譬如各式唱腔各類戲曲等,叫夏嬋驚喜不已,兩人合作拿來教導梨園弟子,畢竟在大魏這個時代戲曲還未產生,許多劇種都是在之後的幾百年中逐漸誕生的。

除了太後來自民國聽過戲曲外,皇後他們幾乎沒有人完完整整聽過一場,頂多只是會一些耳熟能詳的片段,但也僅限於知曉歌詞,什么唱腔身段通通不懂,就是太後,也只是作為娛樂聽過,她忙著幫廚還來不及,哪有功夫學戲,何況那個年代,戲曲是不會隨便外傳的。

於是長樂解鎖出來的這些戲曲便十分重要了。

不過大約是因為舞台劇先誕生的原因,以及戲曲唱腔和語言等問題,百姓們最喜歡的還是舞台劇,更多是將戲曲當成了一種華麗的表演,包括後來的美聲歌劇也是。

畢竟百姓們不識字的多,於他們而言,所謂高雅所謂炫技的東西也不過是嘆一聲厲害而已,想要讓他們喜歡,還是得越簡單越易懂越好,這些需要一定欣賞水平的東西,至少也得等到人人都能識字讀書的時候再說。

相反小品相聲一類就很受百姓歡迎,還有那些通俗易懂的歌曲,幾乎梨園歌手唱完的隔天就會口耳相傳,傳遍整個長安,很快擴散到全國,甚至不需要娛樂報紙傳播。

說到這不得不提,如今的時報已經不再是原來的時報,原本的大魏時報早已不復存在,當初的各個板塊拆分開來,時政有時政報,文學有文學報,商有商報,八卦娛樂有娛樂小報等等,各式各樣發展的如火如荼,記者們也隨之慢慢分出了類型,各人負責各人擅長的領域進行采訪。

而百姓們也可以按照興趣去購買喜歡的報紙,在百姓中銷量最高最受歡迎的不是商報也不是娛樂小報,而是圖畫報,或者說漫畫報,畢竟對他們來說,寫滿字的報紙猶如天書,遠不如這些畫報,尤其那些沒有文字全篇都是圖畫的,他們最喜歡。

由此還產生了圖畫單行本小人書,字越少的賣得越好。

元清帝同意推廣小人書,也是希望能夠潛移默化提高百姓的識字率,就算只是嘿嘿哈哈一些擬聲詞,總比大字不識的強,也能因此提高孩童對識字讀書的興趣,為日後發展學院打下基礎。

而隨著報紙的改革,送報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