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9(2 / 2)

對元清帝來說如今正是缺少人口的時候,每一個百姓都十分重要,所以不管是醫學院還是婦科院他都大力支持發展。

幾年下來,百姓們對衛生所越發信任,有官員每周每月不間斷的宣傳,包括衛生所展開的下鄉義診科普等活動,民間巫術迷信基本杜絕,至少再也不會有人相信喝符水香灰能治病了。

醫學院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極高,醫學院每年都能到大量來投的學生,甚至包括各國夷人。

所以作為醫學院院長的元佩和太醫院院使楊仲仁一道親自診出來的病,誰也不信會是作假。

大家不得不相信,皇後確實病重了。

一時不管真心還是假意,整個長安城沉寂下來,這些年受過皇後恩惠的百姓無不哀戚,甚至有人去寺廟拜佛祈求,其中以慈幼局的孤兒們最甚。

皇後這些年一直在大力推動慈善,不單單是在長安城,全國各省府的慈幼局能建起來並且運作完善,大半是皇後的功勞,這樣大的一個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但凡皇後有一絲貪心或者疏忽,這項工程便會淪為表面,然而皇後絲毫不放松的建立起來了,哪怕她足不出戶,連長安城都沒有出過幾回。

不止是慈幼局,還有安濟院,慈幼局庇護的是未滿十六的孤兒,安濟院則是為殘障百姓所設。

慈幼局中雖說也有生下來就得病或殘缺的,但他們到底年紀小,可以從小培養,只要不是毫無行動能力,都能學到一項技藝日後得以糊口,而且慈幼局的孤兒們大約沒了父母的緣故,同一個局里長大的便相當於兄弟姐妹,凡有了出息的都會幫扯一把。

大魏畢竟還是以仁信禮義為先的時代,不管這些孤兒是想要博一個好名聲,還是真心如此,都會一直做下去。

慈幼局的孤兒們正趕上了好時候,大魏正是急缺人才的時候,元清帝對他們有很大的期望,想方設法栽培他們,他們未來會有無限的可能,相比之下安濟院的百姓就沒有這般幸運了。

這些人大都已經成年,有不少被家人所厭淪為了乞丐,便是他們想要自力更生也沒有人會雇佣,尤其那些連田都種不了的,活活餓死凍死的不在少數,更有許多被父母親人放棄送入深山喂了虎狼。

這些年倒是好了些,有了土豆等新作物,好歹不會少了一口飯吃,但這些人的生活依舊是問題。

於是在居養院和慈幼局相繼成立後,皇後又提出了安濟院,來安置這些無家可歸的殘障人士。

居養院有寺廟和道觀負責,基本不需要朝廷花多少,只每月每季按時上門檢查就好,慈幼局的孤兒們長大成人都會離開,甚至反過來回報慈幼局,唯有安濟院可以說只有開支沒有入,完完全全是花錢供養著這些人。

雖然也有一些得救的百姓心懷感恩自己學習本事掙錢,但杯水車薪,遠比不上每日消耗的。

不統計的時候不知道,一統計下來,大魏殘障的百姓足有三百多萬,這還不算那些因為生下來有異被父母溺死的。

其中包括那些曾經上過戰場受傷的士兵,這些士兵雖說得到了補償,但那個時候大魏國庫不豐,肅王大半身家都花在了養兵上,也沒有多余的銀錢,只能盡量補償,直到穿越者們出現後,元清帝才從各種盈利中撥出款項,按照軍改後的制度再次給予補償。

這些殘障百姓若單只是不會說話或者聽不到還好一些,在大魏,只要手腳健全便餓不死,這些人好安排,也不需要住進安濟院,只需每月定時領取一定的補助,而且為了避意外,這些補助只是米面糧油一類,確保他們不會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