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4(2 / 2)

嫁衣做好了當天魏淑寧便派人來取走了,等下次再有人來的時候,帶來的便是三張一百兩的銀票以及給沈氏和何逸清的兩套首飾,魏淑寧還親自寫了一封表達感激與歡喜之情的信。

接下來的事情就與何逸清無關了,把李苑苑定好的夏裝送了過去,又與何掌櫃完成了一筆交易,何逸清便好好的休息了一段日子。

再次聽到魏淑寧的消息,已經是兩個月後了。秋高送爽,北雁南飛,魏淑寧啟程回郡城備嫁了,臨行前還托人給她送了一封信,邀請她們一家去郡里參加明年春天的婚禮,何逸清想了想,還是婉拒了。

魏淑寧也不生氣,轉而邀請何逸清有空去郡里玩,她做東,何逸清同意了。自那以後,兩人還保持著通信,頻率不高,兩三個月一封,但既然交情建立起來了,以後他們一家哪怕去郡城里定居,也不算是無依無靠了。

-------------------------------------------------

寒來暑往,秋冬藏,歲月如梭,光陰似箭,一眨眼兒,就過去了五個年頭。

十三歲的何逸清,正是最好的年紀,雙眼靈動,容顏清麗,很五年前黃瘦的樣子判若兩人。來過初/潮後,小女孩般平庸的身姿便開始顯露出線條來,不說身姿玲瓏,但也儀態大方,別有一番風姿,再也不復孩童模樣。

何逸清對自己現在的模樣滿意的很,但與之而來的是快要踩破自家門檻的媒人。不說旁的,光是本村的王嬸子就往何家走了不下五次,更別提別的村子了。

但好在何父和沈氏充分尊重她的意見,女兒不同意他們就咬死了不松口,畢竟他們也覺得現在給女兒談婚論嫁還是太早了。

這五年里發生了不少事兒,李苑苑嫁人了,嫁的是鎮上的大戶,算是門當戶對,她自個兒也是滿意的。有了前一次經驗,何逸清接下了她的嫁衣,讓她美美的出嫁了。

憑著李苑苑的人脈,她們的手藝也在鎮上有了一定的名氣,不少富家小姐都跟她們定做了衣裳。

何父早已不去王秀才那兒了,取而代之的是何逸安,據王秀才說,安哥兒讀書快,腦子活,有天分,是個讀書的好苗子。何父與沈氏大喜,更加堅定了要好好培養安哥兒的心思。

更讓他們驚喜的是,女兒讀書的天分不亞於兒子,只可惜這十里八村沒有女學,不然他們肯定要送何逸清去的。弄得何父私下里嘀咕真是老何家的祖墳里冒青煙了,一下出了兩個讀書的苗子。

沈氏的頑疾已經好得差不多了,是郡城里的大夫給看好的,葯雖然貴但是有效果,他們一家都覺得值。

其中最喜人的自然是沈氏的錢匣子里越來越多的銀票和銀子,那個存錢的小匣子已經裝了十張一百兩的銀票和六錠銀子,手里有了錢,何父和沈氏往郡里搬的想法就更強烈了。

這幾年何父經常往郡城里跑,打聽宅子與鋪面的價錢,私下里也看中了幾處,打算帶一家人去瞧了再定下來。

何逸清十分贊同何父的做法,這買房買屋要慢慢找,是急不得的,況且他們還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這樣貿然的買,價錢上肯定要吃虧,便輕聲道:「爹,不著急,咱們慢慢看,大不了先租個屋子住。」

何父也知這房屋之事可能一時半會解決不了,想了想便同意了。

一輛牛車緩緩地駛進紫山郡的城門,除了早已來過多次的何父和見識過繁華的何逸清,沈氏與何逸安看得眼睛都不眨,本以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