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字卷 第三百七十三節 財政擴張,劍鋒所指(1 / 2)

數風流人物 瑞根 1512 字 2023-02-11

馮紫英的這個觀點齊永泰已經琢磨許久了,但一直沒有想明白。

按照馮紫英的這個觀點,那就是要鼓勵朝廷借貸,只要銀子花出去了,花在大周境內了,無論是商人得了還是百姓得了,那都是好事,唯獨存在銀庄或者銀庫里就是壞事,這一點讓齊永泰很是不能理解。

百姓得了倒還說得過去,怎么商人得了也是好事?

馮紫英解釋,如果說商人是去把銀子用於在大周境內,尤其是江南湖廣和北地購買熟地,那就是壞事,但若是去海外比如東番、南洋、遼東這些邊地購地用於開發,那就是好事。

商人賺來的銀子存在銀庄里有利有弊,但若是用於去擴大工坊,或者購買車船和各種設備,招募更多的工人,那就是最大的好事,哪怕是用於購買屋宅用於享受,也都不算壞事。

對於朝廷來說,亦是如此,銀庫里空空如也,那當然不是好事,但若是存儲銀子太多,那也不是好事,最好的結果就是略有盈余,朝廷應該制定預算決算,財政收入應該盡可能地用出去,而不是存在銀庄或者藏於國庫中。

應該說馮紫英這種最朴素的「財政擴張」政策對於當下這些朝廷的當家人們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在他們的心目中國庫中銀子越多越好,糧倉中的存糧也是越多越好,若是都把銀子花費了,那需要的時候怎么辦?

馮紫英的回應是可以借貸,可以發國債,只要朝廷能夠堅定地維護其自身信譽,只要大周的財政體系不崩潰,只要大周的軍事實力依然能捍衛自身安全,那么借貸和發國債就不是問題,關鍵是借貸所得應該要用到刀刃上。

這種觀點對內閣諸公沖擊很大,齊永泰還好一些,畢竟經常和馮紫英探討交流,但是像葉方李等人就無法接受了。

為此就這個問題也都討論過許多次,有時候也覺得有一些道理,但是原始的觀念根深蒂固,始終難以接受。

齊永泰一提及這個觀點,葉方李三人又都皺眉,良久葉向高才緩緩道:「戶部借貸超過千萬兩了,拿什么來償還?難道日後還真要賴賬不成?戶部每年的賦稅收入基本固定,」

「不,進卿,財賦收入應該是會增長的,當然如果把希望都寄托在江南田賦上,肯定是不現實也不合適的,但是工商稅卻一直在穩定且大幅度增長,只不過現在看起來工商稅收在咱們財賦中所占比例太低了罷了,可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北地,尤其是北直隸幾府的情形,永平府工商稅收和關稅三年增長了三十二倍,總體賦稅增長了五點六倍,順天府工商稅收和關稅也增長了六點八倍,總體賦稅增長了三點四倍,這樣不可想象的增速源於何因?還不就是冶鐵、石炭、兵工、造船、水泥等行業的迅猛發展以及港口貿易的暴漲?」

齊永泰的話讓葉向高和方從哲都是一驚,連忙問道:「增長這么大?」

「唔,工商稅和關稅增長很大,但是田賦卻沒什么變化,新墾土地幾近於無,自然沒的增長。」齊永泰點頭道:「東番如果納入管轄,田賦可以增長,但當初許了安福商人免二十年田賦,....」

「北地哪來新田?除非遼東,又或者甘寧二鎮那邊。」方從哲冷笑,「但工商稅和關稅增長只怕也有一個限度吧,這兩年增長固然快,但是再繼續下去,順天府和永平府還能增長多少?」

「還會增長,榆關和大沽的海貿仍然在高速增長,而且水泥、石炭、鋼鐵需求繼續膨脹,現在榆關、天津衛的水泥大量銷往南方,這也是一個好現象,起碼北地也有可以暢銷南方的東西了,而不是一味從南方把糧食、絲綢、瓷器這些貨物運來,.....」

齊永泰對這一點尤為滿意,北地原來一直被南方壓著,尤其是江南更是仗恃漕運物資北運供應京師而使得江南士人在朝

中地位日高,壓倒了一直居於主導北地士人的地位,這么多年來一直如此而且差距還越來越大,現在終於出現了一絲轉機。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句話或許齊永泰不懂,但是北地與江南經濟實力上的懸殊差距使得江南士人底氣更足卻是不爭的事實,田賦這一項更吊打北地。

普遍更為富裕的江南能養活更多人口,也能讓更多的人讀書求學,科舉中自然也有更好的表現。

這也讓北地士人也無話可說,只能以北方肩負著更繁重的抗御外族入侵壓力來勉強解釋,但這無論如何也顯得有些底氣不足。

內閣的話題從軍務開始轉向財政,也探討得如火如荼。

「好了,咱們也別扯得太遠了,來日方長,有的是時間來探討研究,現在還是言歸正傳吧。」葉向高吁了一口氣「遼東危局暫解,如何維系現狀,我想還是等到紫英回來聽他的意見之後再說吧,短時間內,我估摸著我們和女真人都需要喘息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