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3(1 / 2)

落花時節又逢君 高陽 1228 字 2021-04-05

不出叛亂的事來,他把自己騙出城,反倒救了自己一命。如今上報了戰情,當務之急,便是回任,這般想後,忙上前一步,對父親道:「孩兒……不,下官這就回通州主持大局!」

趙老爺沉吟了一下,道:「等等,你們隨我來,說明情況,我寫好上折,叫折差加急送達京城!」

折差走後,趙老爺不信趙烈能獨當一面,事態緊急,來不及面授機宜,送了一名幕僚與他隨行。臨行前叮囑:「如今你是地方官,我不得不放你回去,艱難之秋,望你識擔當,勇於任事,多聽多問,不要一意孤行,也不能好大喜功,務必與軍民共進退,穩住眾心為第一!」

趙烈道了聲「大人放心,下官知道,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便策馬而去。

到了通州,果然府院內人心惶惶,趙烈一進城門,便有人通報,沿大道為他開路,三匹駿馬蹄下生風,直奔府院大門,一行官員站在門口翹首以盼,面色各異,迎候這位少年長官,有認得那位幕僚的,喜道「兩江總督已聽聞此事,趙中堂派人來了!」,更是神大振。

趙烈小事不行,越遇大事,卻越能冷靜,下馬行禮,率眾入院內,共讀下屬縣城送上來的軍報。流寇看來並不簡單,區區通州轄地,竟悄悄集結幾萬之眾,與江陽等縣邊防官軍勾結,以江陽為據,日益壯大。

幾個縣官不戰而降,甚是奇怪。趙烈和那幕僚對望一眼,怕是真與晉王有關,但不敢聲張。分析下來,通州是糧餉重鎮,如今榆塘援軍到通州要六日,而叛軍原是流寇所集,速度之快,二日之間便能到達城下,加上朝廷大概還惘然不知,通州城成為叛軍下一個目標,並非不可能。若敵軍進犯,唯有嚴防死守,拖延時間。

當下疏散老弱,挖戰壕,編民兵,糾集銳,堅壁清野,日夜巡邏,同時嚴明軍紀,不得趁亂搶奪民財,穩定民心。

趙烈日夜視察,神經緊綳,顧不上休息,只是獨處時,每每想到張衍,就覺得不祥,又思慮到若真和晉王有關,大哥在朝中又如何周旋,更覺得局勢詭譎,心驚肉跳,雙手發抖,非咬牙切齒不能自已。

果然不出三日,通州被圍。層層復層層,水泄不通。趙烈從未見過這等場面,雖知糧餉充足,看城下旌旗飄動,殺聲震天,面上沉著,心中暗暗叫苦。待敵方戰鼓一響,萬箭齊發,守城將士有死有傷,本是兵家常事,他第一次見到死人,也是心悸,暗暗和父親幕僚商議:「敵軍人多,士氣很盛,先生看到底頂不頂得住?」

哪知幕僚並不明確回復,只道:「一切皆看士氣,大人說頂得住就頂得住!」

這是什么回答!趙烈被他一激,反而豪情萬丈,道:「要我說,拖他三天不是問題!」才說不是問題,問題就來了。城中竟有一營臨亂叛變,第二天便於夜中垂繩縱敵附牆而上,幸而及時發現,斬了首將,也損了不少兵士,一時軍心大為動搖,盛傳敵軍不日便要運來幾門大炮,到時炮轟城牆,便擋也擋不住了。

趙烈聞言大怒,道:「傳令下去,以謠言惑亂軍心者,斬!」

可這也不是辦法,趙烈便與幕僚商議,兵行險著,夜開城門,一面放人到榆塘催救兵,一面親自率一支銳,殺入敵陣,沖鋒五次,殺敵百余,終於士氣得為一振,才又緩了幾日,榆塘援軍才跚跚而來,敵軍卻掉頭一轉,避其鋒銳,直撲榆塘。

趙老爺早有准備,趁趙烈在通州拉住叛軍之時,於城門上置運來的十余台紅衣大炮,待叛軍一到,齊齊開火,轟得對方不辯東西,以高制下,使其終不得前進,只好退守江陽。此時,榆塘、通州對江陽,成犄角之勢,叛軍一時腹背受敵,不得輕舉妄動。

果然是上陣父子兵!趙烈雖恨父親緩派援軍,竟置自己於險境,可終得功成,也覺得大舒一口氣。

趙老爺怕朝中生變,對上面說:「江南兵力足以支撐,不必再添人馬。」暗示趙煦注意局勢,莫讓朝中空虛,於別人有機可乘。

趙煦何等聰明,早有准備,一邊佯派大軍出城,實則著官兵日夜護住層層皇宮。果然,江南叛軍失利,晉王陣腳大亂,不等布置周密,便夜里舉事,於皇城西門發難,那里雖有人接應,但趙煦一黨也布置了人手,堵住第二層城牆,叛軍以火攻門,里軍以火相制,竟也守得一時。這時,城外大軍回撤,包抄晉王府等叛黨官邸,不到天明,便平息了叛亂。

趙烈聞訊,與榆塘一起出兵,剿殺江陽匪眾,不在話下。

至此,趙氏在朝中徹底站穩腳跟,趙煦以禮部尚書右侍郎入閣,趙烈也入吏部,拜相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