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89(1 / 2)

了,秦安君是個認識人才的主上只不過他們剛來,不能馬上就認主,先在這里住下再說。

咸陽城的物價比邯鄲的都高,但是人們帶著自信的笑容,比邯鄲的愁雲慘霧可強多了。

安排姚賈一家住下之後,李季陽第二天就上朝了。

朝中的事情還是那些,軍中提出增加戰備,因為現在諸侯國只是被蝗災鬧的傷了元氣,等他們回復之後,又該起戰事了。

軍中調動,羸政自己安排,呂不韋他們幾次插話都沒能成功,咸陽城周邊二十萬大軍跟北疆那些悍卒輪流掉了個個兒。

北疆那些悍卒凶悍更甚原來的守軍!

而北疆那邊有高聳的城牆,延綿千里的長城,足夠遮擋匈奴人的進攻。

禁軍之中,也有調遣,一些人也慌了神,等到了立秋之後,整個咸陽城都在羸政的掌握之中,而外面的郡守們,也都對國主投誠了。

關鍵是羸政的手段越來越秦始皇了,李季陽覺得自己見證了一個偉大帝王的成長!

只是呂不韋再次被逼的縮了自己的勢力,很多人都因為跟呂不韋交往甚密而被羸政發配邊疆,在那里,沒有一定武力的人,就是炮灰啊!

這情形,很微妙。

但是在立秋之後,拾完秋,交納稅糧的時候,呂不韋出招了!

呂不韋在咸陽城的四門那里,搭了好高的一個木樓,掛了一本書上去!

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干,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為一爐,閃爍著博大深的智慧之光。

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一統後的意識形態。

但執政的羸政在最初就選擇了法家思想,他重用韓非就是一個信號,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在秦國全部受挫。

《呂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萬字。

其實呂不韋的這本書沒寫錯,可他選錯了它面世的地點,因為秦國其實從商君確立了秦律開始,就已經是法家的天下了。

呂不韋現在也是沒辦法了,原本令門下凡能撰文者,每人把自己所聞所見和感想都與出來。

他這一著急,就強征了,等到文章交上來後,五花八門,寫什么的都有,古往今來、上下四方、天地萬物、興廢治亂、士農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論及,許多文章還有重復。

也不知道是不是相互抄襲得來的。

呂不韋挑選幾位文章高手對這些文章進行篩選、歸類、刪定,綜合在一起成書,取名叫《呂氏春秋》。

呂不韋對此書十分看重,他自己認為這部號稱《呂氏春秋》的書是傑作,誇口說該書是包攬了「天地、萬物、古今」的奇書。

例如在相當全書總序的《序意篇》中就這樣寫道:「凡十二紀者,所以紀治亂存亡也,所以知壽夭吉凶也,上挨之天、下驗之地、中審之人,若此,則是非可不可無所遁矣。」為了益求,也是為擴大影響,呂不韋找來人,商量怎么能讓書籍盡快得讓人知曉,他等不起,也不想等,他沒時間了!

國主最近越來越針對他了,他的勢力不管是老的還是新的,都被羸政拾狠了!

趕盡殺絕的姿勢擺的太明顯了!

呂不韋甚至送走了長子,讓他在趙國做買賣,不讓他回來秦國,呂不韋的長子對此很不滿,穆氏已經瘋魔了,寫信將事情都告訴了他,讓他在趙國,將呂家的東西都歸到他的名下,呂不韋知道之後氣得不行,怎么說,兒子就是不相信!

他遠在趙國,呂不韋還真不能拿他怎么樣!

一直到《呂氏春秋》出來,呂不韋還沒想好怎么宣傳這本書。

有的說請一些大儒前來,討論這本書;也有人說不如給各個學堂一套這本書,讓學子們都學一學?